[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6366.1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1000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胸腔闭式引流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闭式引流瓶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一般在积液积累到一定程度进行倾倒或是将引流瓶进行替换。而在积液倾倒或是在更换引流瓶时容易导致引流管活动置于液位之上,引起积液逆流,造成污染,而且引流瓶在盛装积液前由于自身重心问题,容易造成积液瓶的不稳定,引起倾斜甚至歪倒,引起空气逆流,不利于病人的治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确保引流瓶的稳定性,防止引流瓶的倾斜或倾倒,防止引流管离开液面,有效的避免积液或气体逆流,避免造成引流管的污染,利于病人的治愈。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上设有瓶盖,所述瓶盖上设有引流管和负压管,所述负压管的端部连接有负压吸引器,所述瓶体包括积液瓶和水封瓶,所述水封瓶与积液瓶之间设有隔板,所述水封瓶与积液瓶通过设置在隔板上的排液孔连通,所述引流管底端深入到水封瓶底部,所述引流管底端连接有重力球,所述积液瓶底部设有排液口,所述瓶体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瓶体铰接。
所述重力球上设有与引流管相适应的连接管,所述引流管与连接管过盈配合,所述重力球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连接管连通。
所述连接管为硬质管,所述连接管外壁上设有若干弹性凸起。
所述重力球的顶端低于排液孔的底端。
所述水封瓶的体积小于积液瓶的体积。
所述瓶体上设有刻度。
所述隔板与瓶体顶部设有空隙。
所述排液孔距离瓶体底部至少4-5cm。
所述支撑座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瓶体底部,所述瓶体底部设有与支撑座相适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与支撑座相适应的卡扣。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将水封瓶和积液瓶分开设置并通过排液孔连通,保证积液正常流入积液瓶,能够保证在积液排出后引流管依然处在液面下,有效的防止气体逆流,防止引流管的污染;引流管底端设置重力球,能够保证在重力球的重力作用下,使引流管底部处在水封瓶的下端,有效防止在晃动、积液较少的情况下引流管底端露出液面,保证引流畅通;支撑座能够有效的将本实用新型固定,防止发生倾斜或倾倒的情况,整体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利于病人的治愈。
2、所述重力球上设有与引流管相适应的连接管,所述引流管与连接管过盈配合,所述重力球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连接管连通,防止重力球的掉落,既能够在重力球的作用下降引流管底端固定在液位下,又能够通过通孔将积液引流到水封瓶,保证引流畅通。
3、所述连接管为硬质管,所述连接管外壁上设有若干弹性凸起,能够将连接管与引流管更好的配合,防止晃动过程中重力球掉落。
4、所述重力球的顶端低于排液孔的底端,保证在积液排出后引流管的底端依然处在液面下,确保引流畅通和使用安全。
5、所述水封瓶的体积小于积液瓶的体积,保证在积液引流前使用少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即可完成水封,避免无菌生理盐水的浪费;在排出积液时能够尽可能多的将积液排出,方便使用。
6、所述瓶体上设有刻度,能够确切的掌握积液量。
7、所述隔板与瓶体顶部设有空隙,能够使水封瓶和积液瓶内的气压一致,保证引流顺畅。
8、所述排液孔距离瓶体底部至少4-5cm,保证水封瓶内存有无菌生理盐水,避免空气进入引流管。
9、所述支撑座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瓶体底部,所述瓶体底部设有与支撑座相适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与支撑座相适应的卡扣,在进行引流前支撑座位于凹槽内,确保瓶体底部的平整性且占用空间小,在进行引流过程中将支撑座从凹槽中转出,均匀分布在瓶体底部的四周,使本实用新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确保瓶体的稳定性,避免积液初期因积液量少而引起的瓶体倾斜或倾倒现象,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瓶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重力球与引流管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6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可调节复合吸引皮条
- 下一篇:腹腔脓肿引流吸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