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5366.X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8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金达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9 | 分类号: | F16L9/19;F16L53/00;F16L58/04;F16L5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陆毅 |
地址: | 441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保温 传输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管道,特别涉及一种紫外线吸收剂UV-531的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属于管道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UV-531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紫外线吸收剂,能强烈地吸收波长为270~330nm的紫外线,可广泛用于各种塑料,特别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环氧树脂、聚酯和纤维素树脂等。
在UV-531的生产过程中,反应釜中合成的UV-531需要用传输管道输送到下一工序进行提纯,得到终产品。但是,由于UV-531的熔点为48~49℃,在温度较低时,容易固化而将传输管道堵塞。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在传输管道外加装电加热带的方法,对传输管道进行加热保温。但是,化工厂往往存在大量的而有机物,空气中无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有机蒸汽,某些有机蒸汽与电加热带接触时容易燃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设置于内管的外部,其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蒸汽通道,外管的一侧与蒸汽进汽管相连通,另一侧与蒸汽出汽管相连通,内管用于输送UV-531紫外线吸收剂,蒸汽通道通入蒸汽,对内管的UV-531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加热,避免其固化堵塞管道。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防止UV-531温度过低而固化,取代了现有技术的采用电加热带进行加热的方案,避免了有机物蒸汽与电加热带接触燃烧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设置于内管外部,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形成蒸汽通道,所述外管的管壁一端与蒸汽进汽管相连通,另一端与蒸汽出汽管相连通,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为金属管,所述外管的内壁涂覆有保温涂层,所述外管的外壁设置有外保温层。
进一步的,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所述保温涂层为有机硅耐热漆涂层,所述外保温层为岩棉、玻璃纤维棉、聚氨酯或微孔硅酸盐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所述内管的外壁涂覆有防腐涂层。
进一步的,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所述防腐涂层为环氧树脂复合涂料涂层。
进一步的,一种双层保温传输管道,所述内管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设置于内管的外部,其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蒸汽通道,外管的一侧与蒸汽进汽管相连通,另一侧与蒸汽出汽管相连通,内管用于输送UV-531紫外线吸收剂,蒸汽通道通入蒸汽,对内管的UV-531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加热,避免其固化堵塞管道。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防止UV-531温度过低而固化,取代了现有技术的采用电加热带进行加热的方案,避免了有机物蒸汽与电加热带接触燃烧的风险。蒸汽本身就用于UV-531紫外线吸收剂生产时通入对反应釜内物料进行加热使用,无需另外提供热源。
2、本实用新型的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外管的内壁设置有保温涂层,外壁设置有外保温层。可以避免蒸汽热量散发,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而且,保温涂层在具有隔热效果的同时,具有耐腐蚀性,保证外管的内壁不被高温蒸汽腐蚀,延长外管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在内管的外壁设置有防腐涂层,具有耐高温蒸汽腐蚀的性质,而且,具有良好的导热系数,在耐高温蒸汽腐蚀的同时,加快高温蒸汽对内管的UV-531紫外线吸收剂的热传导。
4、本实用新型的双层保温传输管道,在内管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根据内管的UV-531紫外线吸收剂的实际温度,调节蒸汽流量,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保温传输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层保温传输管道的径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内管1,外管2,蒸汽通道3,蒸汽进汽管4,蒸汽出汽管5,防腐涂层6,保温涂层7,外保温层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通用双层保温传输管道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金达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襄阳金达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53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地油菜超稀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西红柿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