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护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5170.0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1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苏聪敏;蔡东成;王绍裘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聚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8 | 分类号: | H01L23/58;H01L2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防止过电压、过电流或过温度功能的保护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装置高度普及,举凡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信息产品随处可见,使得人们对信息产品的使用量大增。然而,不时出现有关于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爆炸的新闻。因此,制造商逐步改良前述过电流和过电压保护元件的设计,提升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以防止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因过电压或过电流而烧毁。
关于过电流保护,广泛周知有由铅、锡、锑等低熔点金属体所构成的保险丝。之后,在防止过电流和过电压方面,持续发展出保护元件,其包含在一个基板上按序积层发热体及保险丝。在过电压时发热体会发热,热从底部向上传递,将承载保险丝的电极加热,而熔断该保险丝,切断流经的电流,以保护相关的电路或电子装置。
就详细结构而言,现有的保护元件具有基板、发热体、保险丝及外罩。外罩外缘设置于基板表面,而提供内部空间容纳发热体和保险丝。发热体配置于基板上,且电连接两发热体电极。保险丝配置于发热体上方。发热体发热时可直接熔融保险丝,以使保险丝熔融而向电极流动,因此保险丝熔融后向与其连接的电极聚集,导致保险丝从原本的一整片金属,熔融后分开成为多块,而截断电流达到保护目的。此现有技术因这些电极区域都在保险丝的下方,而保险丝表面在高温加热熔融时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阻碍熔融金属向这些电极聚集,导致此保险丝不易熔断,而有熔断时间不准确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保护元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元件,其具有过电压、过电流及/或过温度保护的功能,可以提升其中保险丝的熔断效果,使熔断时间更为准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保护元件,其包括
一基板;
一发热体,设置于该基板上;
一保险丝,设置于该发热体上方,受该发热体加热后熔断;以及
一外罩,设于该基板之上,包含上板及侧壁,形成容纳该发热体和该保险丝的内部空间;
一吸附板,设于该上板下表面且位于该保险丝上方,吸附该保险丝熔断时的融熔金属。
进一步的,该吸附板包含毛细通孔。
进一步的,该吸附板面向该保险丝的表面为凹凸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覆盖于该发热体上部的绝缘层、位于该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该绝缘层上的中间电极。
进一步的,该保险丝与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以及该中间电极连接。
进一步的,该上板包含散热通孔。
进一步的,该吸附板和该保险丝之间有间隙,该间隙填充有锡膏。
进一步的,该吸附板和该保险丝表面直接接触。
不同于传统技艺,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不但有三个在保险丝的下方的电极,可以吸附保险丝的熔融金属,另外在保险丝的上方也有吸附板具备吸附熔融金属的能力。因此当发热体启动加热,并传热到保险丝时,保险丝开始熔融,并被上方的吸附板吸附过去,使氧化层不易形成。另外,当热往下传到保险丝下方的三个电极,保险丝的熔融金属则朝在其下方三个电极吸附过去,从而熔断保险丝。本实用新型通过从上方吸附板与下方电极一齐吸附熔融金属,可克服传统技艺熔断时间不准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元件的发热体和保险丝可以使用印刷技术制作,可以作出薄型结构。再者,相较于传统的保护元件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元件的熔断时间较为集中,而有较小的标准偏差,具有优越的质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附板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附板另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保护元件
11 基板
12 发热体
13 绝缘层
14 保险丝
14a 第一保险丝
14b 第二保险丝
15 吸附板
16 外罩
17 中间电极
18 发热体电极
19 第一电极
20 第二电极
151 毛细通孔
152 凹凸面
161 散热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聚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聚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51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