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PS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4106.0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4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侯宪鲁;崔伯虎;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嘉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阳开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ps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PS电源。
背景技术
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简称UPS),是将多个电芯以适当的串、并联方式组合成的电池组,并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UPS电源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如电磁阀、压力变送器等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式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芯充电;当市电中断如事故停电时,UPS立即将电芯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UPS通常对电压过高或电压过低都能提供保护。
目前,UPS电源一般都具有一个电源盒,电池组一般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电源盒内部。UPS电源对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但由于UPS电源的电池组尺寸大且重量较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电源盒内预留足够的空间以设置足够数量的固定支架以做结构上的固定,同时由于固定支架的结构较为复杂,这导致电源盒内有限的空间被占用,致使电芯的数量被压缩,从而限制了电池组的有效容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PS电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UPS电源内的电池组须预留足够的空间来安装固定支架而导致电源盒内空间被占用致使电芯数量减少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UPS电源,包括内部中空的电源盒、位于所述电源盒内并包含有多个电芯的电池组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电池组固定于所述电源盒中的紧固支架;所述紧固支架包括顶板、从所述顶板两端朝向所述电源盒的底壁延伸的两块侧板、从各所述侧板的底端背离所述顶板延伸的底板;所述顶板贴紧于所述电池组的顶部,所述底板与所述电源盒的底壁固定连接,两所述侧板分别贴合并夹紧于所述电池组上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UPS电源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源盒内并与所述电源盒的底部固定连接的两根限位条,两所述限位条分别平行设于所述电池组两侧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UPS电源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源盒内并与所述电源盒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底部并与所述电池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支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电源盒和所述电池组上。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支架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各所述紧固支架等间距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上与所述侧板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电源盒两相对的侧壁内侧面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包覆于各所述电芯外表面的环氧树脂层。
进一步地,所述UPS电源还包括逆变器、控制主板以及与所述逆变器和所述控制主板均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逆变器、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固定板均设于所述电源盒内,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电源盒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盒的一侧壁上设有供所述电源线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UPS电源还包括还包括一对提手,两所述提手设于所述电源盒的侧壁外侧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PS电源通过将紧固支架的顶板与所述电池组的顶部贴紧,同时将紧固支架的底板与所述电源盒的底部固定,并通过两个侧板将所述电池组夹持在紧固支架内,使得电池组通过简单的支架结构即可以比较稳定地被固定在电源盒内,进而节省了电源盒的内部空间,以便于放置容量更大的电池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UPS电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UPS电源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UPS电源的部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部分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嘉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嘉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41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