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室的蓄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3696.5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7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强;卫海亮;赵兴柱;起林春;郑洪;王昌;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E02D1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蓄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地下室的蓄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领域,超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深度很大,由于存在地下水,地下室外部的水压大,地下室所受的浮力强,地下室内外的水压差较大,在施工期间建筑未加载即地上结构未施工时会引起的抗浮问题,建筑地下室的底板在作用力下易不均匀沉降而开裂,造成渗漏。此外,常规建筑地下室防水以防为主,靠防水卷材或涂料堵住地下水的侵蚀来进行防水,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防水卷材或涂料的防水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室的蓄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的底板在作用力下易不均匀沉降而开裂,造成渗漏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室的蓄水结构,包括:
所述地下室包括底板和围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结构包括:
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且与四周的墙体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以及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墙体部分围合形成蓄水空间;
埋设于所述底板内的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和所述底板之下的土层;以及
埋设于所述墙体内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蓄水空间和所述墙体外侧的土层。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底部的第一滤水层和设于所述墙体外侧的第二滤水层,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一滤水层处,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端部置于所述第二滤水层处。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墙体外侧相交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排水管与所述墙体内侧相交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贴设于所述墙体外侧的排水板,所述排水板设于所述墙体和所述第二滤水层之间,所述第二滤水层的外侧覆设有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滤水层上铺设有隔离层。
本实用新型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地下室内设置蓄水结构,该蓄水结构利用第一排水管连通底板之下的土层,该底板之下的土层中的地下水通过压力经由第一排水管而进入到蓄水结构中,避免了该地下水压力对底板产生浮力,该蓄水结构与底板之下的土层中地下水压力最终能够形成平衡的内外压差,底板因没有浮力作用而避免了不均匀沉降,进而也不会产生开裂和造成渗漏的问题。该蓄水结构还利用第二排水管连通墙体外侧的土层,从而使得墙体外侧的地下水通过第二排水管进入蓄水结构中,降低了墙体外侧的水压力,平衡了蓄水空间的内部和外部的水压差,增强了地下室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地下室内外水压差造成底板的开裂及渗漏问题。蓄水结构可作为水池收集地下水,代替消防水池施工,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地下室的蓄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蓄水结构13形成于地下室10内,该地下室10包括底板11和围设于底板11上的墙体12,该蓄水结构13包括:顶板131、第一排水管133以及第二排水管134,其中顶板131与底板11相对设置,该顶板131与底板11之间间隔有一定的距离,并且顶板131与四周的墙体12连接,从而顶板131、底板11以及设于顶板131和底板11之间的墙体12部分围合形成蓄水空间132;第一排水管133埋设于底板11内,第一排水管133连通蓄水空间132和底板11之下的土层,第二排水管134埋设于墙体12,第二排水管134连通蓄水空间132和墙体12外侧的土层。本实用新型的蓄水结构13利用第一排水管连通底板之下的土层,该底板之下的土层中的地下水通过压力经由第一排水管而进入到蓄水结构13中,避免了该地下水压力对底板产生浮力,该蓄水结构13与底板之下的土层中地下水压力最终能够形成平衡的内外压差,底板因没有浮力作用而避免了不均匀沉降,进而也不会产生开裂和造成渗漏的问题。该蓄水结构13还利用第二排水管连通墙体外侧的土层,从而使得墙体外侧的地下水通过第二排水管进入蓄水结构13中,降低了墙体外侧的水压力,增强了地下室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地下室内外水压差造成底板的开裂及渗漏问题。蓄水结构13可作为水池收集地下水,代替消防水池施工,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36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公路边坡加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阻燃型复合玻璃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