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烘干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3615.1 | 申请日: | 2017-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0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灵彬;范丽洁;张怡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昊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1/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 | 代理人: | 戴锦跃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烘干 | ||
1.一种烘干房,包括房体(1),所述房体(1)外部设置有热风机(2),所述热风机(2)连接有进气管(3),所述房体(1)顶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的出气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设置有自动控温装置,所述自动控温装置包括,
加热单元,用于对房体(1)内进行加热;
散热单元,用于降低房体(1)内的温度;
检测单元,设置于房体(1)内,用于检测房体(1)内的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
加热控制单元(51),耦接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接收并响应于温度检测信号,控制加热单元的启闭;
散热控制单元(52),耦接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接收并响应于温度检测信号,控制散热单元的启闭;
以及电源单元,用于为所述自动控温装置提供工作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设置于房体(1)内的电热片(6),电热片(6)与电源单元耦接,所述加热控制单元(51)控制所述电热片(6)与电源单元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于出气口(4)的排风扇(7),排风扇(7)与电源单元耦接,所述散热控制单元(52)控制所述排风扇(7)与电源单元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设置于房体(1)内部的顶端,所述温度传感器(8)与加热控制单元(51)和散热控制单元(52)耦接,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51)根据温度检测信号控制加热单元的启闭,当检测单元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低于预设值时,加热控制单元(51)控制加热单元开启;所述散热控制单元(52)根据温度检测信号控制散热单元的启闭,当检测单元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高于预设值时,散热控制单元(52)控制散热单元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单元(51)包括,
第一比较电路(91),耦接于检测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温度检测信号与设定值相比较输出一加热比较信号;
第一防干扰电路(101),耦接于加热比较信号,用于根据预定时间内加热比较信号的变化情况输出一加热控关信号;
第一开关电路(111),耦接于加热控关信号,用于根据加热控关信号控制电热片(6)与电源单元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控制单元(52)包括,
第二比较电路(92),耦接于检测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温度检测信号与设定值相比较输出一散热比较信号;
第二防干扰电路(102),耦接于散热比较信号,用于根据预定时间内散热比较信号的变化情况输出一散热控关信号;
第二开关电路(112),耦接于散热控关信号,用于根据散热控关信号控制排风扇(7)与电源单元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1)与第二开关电路(112)均包括,
一NPN三极管(Q1,Q2),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限流电阻(R3,R7)耦接于加热控关信号或散热控关信号并通过一分压电阻(R4,R8)与发射极共地;
一继电器(KM1,KM2),其线圈一端耦接于第一直流电,另一端耦接于NPN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其常开触点开关(S1,S2)串接于一回路中,起通断作用;
一二极管(D1,D2),其阴极耦接于该第一直流电,阳极耦接于NPN三极管(Q1,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M1,KM2)的线圈之间的连接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4)外端设置有散热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烘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设置有聚氨酯保温板(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昊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昊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36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