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吸清洁装置附件以及抽吸清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43594.3 | 申请日: | 2017-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6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 发明(设计)人: | K·G·霍尔;陈鹏;陈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科(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5/12 | 分类号: | A47L5/12;A47L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翔 |
| 地址: | 中国澳门南湾大马路4*** | 国省代码: | 澳门;8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 清洁 装置 附件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吸清洁装置的附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将抽吸清洁装置的出口部分连接到外部容器的附件。
背景技术
抽吸清洁装置,例如吸尘鼓风机10(blower-vac)(如图1所示),是已知的清洁装置。一般而言,吸尘鼓风机10具有螺旋形或卷形壳体和适于连接到该壳体的吸尘管和鼓风管。壳体具有入口、喷射口和出口,并在其内布置有叶轮和连接于叶轮的输出轴的电机。吸尘鼓风机10可以交流电或直流电操作。吸尘鼓风机10适于以真空吸尘模式和鼓风模式运行。
在鼓风模式中,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将干净的空气从环境中通过入口吸入壳体。然后,空气通过喷射口及连接于喷射口的鼓风管排出,以进行吹扫操作。在真空吸尘模式中,电机带动叶轮转动以将空气和碎屑通过吸尘管及壳体的入口吸入壳体。碎屑被转动的叶轮切碎,然后从出口离开壳体,通过连接在出口的排管12,进入到连接于壳体出口由用户携带的清洁袋14。
使用传统的布置进行抽吸操作,对于特别是大型的清洁任务而言,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由用户携带的清洁袋14在容量上受限。对于大型的清洁任务,清洁袋14一般很快就会填满,因此用户必须时常清空清洁袋14。另外,连接在出口的排管12很容易被碎屑堵塞。此外,由于由用户携带的清洁袋14是透气的且在使用时贴着用户的身体,因此从透气部分逃出的灰尘很容易弄脏用户的衣服。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使用吸尘鼓风机10(blower-vac)时的清洁效率和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或实质上改善上述的缺点,或者更一般地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抽吸清洁装置附件,例如但不限于一种用于将吸尘鼓风机的出口部分连接到一次性垃圾袋或其他外部容器的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抽吸清洁装置的附件,适于将抽吸清洁装置的出口部分连接到外部容器,其中,所述附件具有:柔性主体,其包括内表面,外表面,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端,和具有第二开口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柔性主体限定在使用中允许物质在所述抽吸清洁装置和所述外部容器之间通过的通道,所述柔性主体至少部分地为空气可渗透的;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布置在所述柔性主体的第一端,以用于可拆卸地将所述柔性主体连接到所述抽吸清洁装置;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布置在所述柔性主体的第二端或布置成靠近所述柔性主体的第二端,以用于可拆卸地将所述柔性主体连接到所述外部容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附接到所述柔性主体的外表面;以及至少一个支撑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附接到所述柔性主体以用于在使用中支撑所述通道。
优选地,所述柔性主体至少部分地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逐渐变细,以使得在使用中所述第二开口比所述第一开口大。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附接到所述柔性主体的所述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中的一个附接到所述柔性主体的所述内表面,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束带,所述束带布置在所述柔性主体的第一端的折边。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围绕所述柔性主体的外表面布置的多个夹子。
优选地,所述多个夹子的数量为6个至8个。
优选地,所述多个夹子具有锯齿状的爪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包括弹性筋。
优选地,所述柔性主体的长度是60厘米到100厘米。
优选地,所述柔性主体的空气可渗透部分布置在所述柔性主体的第二端或布置成靠近所述柔性主体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空气可渗透部分由织物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抽吸清洁装置是吸尘鼓风机。
优选地,所述外部容器是一次性的垃圾袋。
优选地,所述附件进一步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布置在所述柔性主体的第二端,以用于可拆卸地将所述柔性主体固定到所述外部容器。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束带,所述束带布置在所述柔性主体的第二端的折边。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绳锁,所述绳锁是弹簧偏置的,其附着在所述束带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附件的第一端的自然周长(第一连接装置未被致动)大约为约60厘米到约100厘米。附件的第二端的自然周长(固定装置未被致动)大约为约120厘米到约180厘米,更优选地为约150厘米。在使用中,附件的第一端的第一开口可具有约30厘米的直径,而附件的第二端的第二开口可具有约40厘米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科(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创科(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3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