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音响的台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2618.3 | 申请日: | 201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2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一鸣 |
主分类号: | F21S6/00 | 分类号: | F21S6/00;F21V33/00;F21V21/22;F21V7/04;F21V3/04;F21V3/0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响 台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带音响的台灯。
背景技术
台灯是人们生活中用来照明的工具,它结构小巧,方便携带,主要放置在写字台或餐桌上,以供照明之用。台灯的光亮照射范围相对比较小和集中,因而不会影响到整个房间的光线,作用局限在台灯周围,便于阅读、学习,节省能源。同时台灯已经远远超越了台灯本身的价值,台灯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在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下,台灯的装饰功能也就更加明显。同时随着生活的多元化,台灯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在照明领域,还可以在台灯上装上扬声器,在照明的同时还能摆放音乐,但现有的音乐台灯,都只是将扬声器简单的安装在台灯上,发出的声音只能在台灯附近四散传播,音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音响的台灯,不但装饰效果突出,而且可以控制声音的传播方向,提高声音的传播距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音响的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杆、灯泡、灯罩、聚光罩和音响装置,所述音响装置设置在底座内,并在底座表面开设一个方便声音传出的扩音孔,扩音孔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撑杆的与底座相连,其另一端设有灯泡支座,所述灯泡螺纹式连接在灯泡支座内,灯泡外围设有灯罩;所述灯泡支座的顶部还设有一个弯杆支架,弯杆支架顶部设有连接部,进而通过连接部与所述聚光罩活动相连,所述聚光罩设置成锥形,其锥形部处开口,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连接部活动相连,在开口处设有一个与扩音孔大小一致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设置。
较佳地,所述底座设置成卡通造型身体的形状,所述灯罩设置成卡通造型头部的形状。
较佳地,所述灯罩采用乳白色透光材料制成。
较佳地,所述聚光罩的内表面设有隔音层和反光层。
较佳地,所述支撑杆采用伸缩杆制成。
较佳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旋律灯,所述旋律灯为LED灯组,并通过控制电路与音响相连,进而旋律灯可以更具音乐的节奏闪动。
较佳地,所述底座内还设有超声波灭蚊器,所述超声波灭蚊器位于扩音孔的下方位置,并与台灯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其发出的超声波从扩音孔内传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通过将底座和灯罩组合设置成卡通造型,这样平时摆放在桌面上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在照明时,可以通过聚光罩进行聚光照明,另外,还可以将聚光罩连接在扩音孔处,在接手机或电脑听音乐时,发出的使用通过聚光罩发射聚拢后,能有效的控制声音的传播方向,延长其距离,同时也增加了台灯使用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音响的台灯照明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音响的台灯扩音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杆;3、灯泡;4、灯罩;5、聚光罩;6、音响装置;7、扩音孔;8、灯泡支座;9、弯杆支架;10、连接部;11、开口;12、环形凸台;13、隔音层;14、反光层;15、旋律灯;16、超声波灭蚊灯。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
参考附图1和图2:一种带音响的台灯,包括底座1、支撑杆2、灯泡3、灯罩4、聚光罩5和音响装置6,所述音响装置6选用蓝牙音箱,将其固定设置在底座1内部并与台灯的电源输入端相连,在底座1表面开设一个方便声音传出的扩音孔7,扩音孔7为圆形,其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此时所述聚光罩5设置成圆锥形,其锥形部处开口11,在开口11处设有一个与扩音孔7大小一致的环形凸台12,所述环形凸台12的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设置,这样可以将聚光罩5连接在扩音孔7处。用来听音乐时,从音响内传出的声音从扩音孔7传出,再经过锥形的聚光照反射后,传播的距离就更加远。同时,所述聚光罩5的内层上设有隔音层13,通过隔夜层,能避免声音次从聚光罩5内穿过,这样方便控制声音往聚光罩5开口11往向传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一鸣,未经李一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2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