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2048.8 | 申请日: | 2017-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2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燕;郁红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燕 |
主分类号: | A61F13/12 | 分类号: | A61F1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70 | 代理人: | 王萍萍 |
地址: | 21000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防护 围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部分患者需使用颈内静脉置管,由于颈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患者在颈部活动后会导致缝合处缝线脱落、断裂、渗血等问题。目前,临床上固定颈内静脉置管一般采用胶布或一次性敷料固定和防护,用胶布固定导管在患者头部。但日常生活中,出汗后会造成局部敷贴脱落,对于长发患者还易造成头发粘连,而且这些胶布和辅料还非常不美观,从而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牢靠且结构简单的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包含丝巾本体,所述丝巾本体由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组成,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区域的右端设置有多个连接部,所述第二区域的左端设置有可与所述多个连接部衔接的连接配合部,所述第二区域内具有开口,所述开口邻近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右端,所述开口上覆盖设置网状弹力绷带,所述网状弹力绷带固定连接于所述丝巾本体,且所述网状弹力绷带内设置纱布。
较佳地,所述丝巾本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多个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配合部都位于所述丝巾本体的第一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纱布位于所述丝巾本体上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或者进一步地,所述网状弹力绷带缝制于所述丝巾本体的第二表面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对折线,所述多个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折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由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组成,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二对折线,所述第一对折线位于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所述多个连接部位于所述第四区域内。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的面积相等,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三区域的面积。
较佳地,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
较佳地,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较佳地,所述丝巾本体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在固定置留导管不易移位的前提下,对颈部透气性好、无压迫感,且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1的结构示意图。颈内静脉置管防护围巾1包含丝巾本体10,丝巾本体10由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组成,第一区域11的面积不小于第二区域12的面积,第一区域11的右端111设置有多个连接部20,第二区域12的左端121设置有可与多个连接部20衔接的连接配合部21,第二区域12内具有开口120,开口120邻近于第二区域12的右端122,开口120上覆盖设置网状弹力绷带30,网状弹力绷带30固定连接于丝巾本体10,且网状弹力绷带30内设置纱布40。开口设置于靠近第二区域的右端,是由于颈内静脉置管安置于人体颈部的右边。
丝巾本体10的材质有较好的柔软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会对颈部造成压迫感,且固定导管时美观大方。医用的网状弹力绷带30可以很好地固定置留的导管不移位,且透气性较好,可以缓解颈部置管处的不适。
丝巾本体10具有第一表面101和相对的第二表面(图未示),多个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21都位于丝巾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上。
纱布40位于丝巾本体10上对应第一表面101的一侧。网状弹力绷带30内设置的纱布40可吸收渗液、渗血,保持局部干燥。
网状弹力绷带30缝制于丝巾本体10的第二表面上,如此可避免缝制线头处对颈部皮肤引起的不适感。
在实际应用中,开口120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丝巾本体10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例如丝巾本体10的长宽皆为50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燕,未经李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2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选透膜的大棚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通风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