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工位螺旋导流板水夹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40516.8 | 申请日: | 2017-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4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 发明(设计)人: | 郝存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金盛镁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9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螺旋 导流 板水夹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工位螺旋导流板水夹套。
背景技术
水夹套是还原罐中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高温下挂壁,影响还原罐的正常运行。传统结构型式水夹套,冷却水从一接头处进入,冷热水隔板将循环水分流。水流从内、外筒身间隙的环形通道中流通,从另一接头流出。通常工程设计上冷却水接头处的水流速1.5-3m/s,水夹套内、外筒身间隙一般为30-50mm,内部水流速只有接头入口的0.005-0.01倍(以内、外筒间隙的轴向剖面计算),水流速很低几乎没有流动,从传热学理论角度看热传导是主要传热途径,估算系统传热系数只有2.5W/m2·K左右,同时炉内的受热和火焰冲刷状态不完善,还原罐在使用时不能翻转角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水夹套存在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方便翻转角度,改善还原罐内的受热及火焰冲刷状态的双工位螺旋导流板水夹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工位螺旋导流板水夹套,包括外筒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身底部设置有法兰盖,法兰盖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A,法兰盖边缘上方设置有法兰,法兰连接有内筒身,内筒身下部设置有接管,接管连接有真空法兰,真空法兰与接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内筒身外侧设置有螺旋导流板,螺旋导流板上设置有叶片,螺旋导流板外侧是外筒身,外筒身上部设置有冷却水接头,冷却水接头连接有管塞。
所述的真空法兰、接管、冷却水接头以及管塞设置有两套,相距角度为80°-100°。
所述的螺旋导流板导程按冷却水接头处水流速折算,使水流通道中流速提高一个数量级,螺旋导程≤200mm,叶片布置避开接管使冷却水不至短路。
所述的冷却水接头具有软管捆扎外台阶或倒锥式环外带台阶,同时有安装管塞的内螺纹或管帽的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头螺旋式导流板分离冷热水,螺旋导程≤200mm,使冷却水在水夹套内的流速达到水接头进口流速的0.2-0.1倍,提高一个数量级(以当量直径计算,当量直径=4×流通截面积/湿润周边长度),对流给热成为系统传热过程的主导因素,传热系数可达55W/m2•K以上;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水夹套内筒身及法兰上的密封圈移装到法兰盖上;在传统水夹套上增加了一处真空管及冷热水接头,在工况状态下配备法兰盖和管塞密封,更换角度时交替安装,在整体上完善了炉内的受热和火焰冲刷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工位螺旋导流板水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工位螺旋导流板水夹套的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工位螺旋导流板水夹套的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工位螺旋导流板水夹套按内筒身外径展开的叶片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结构所示,一种双工位螺旋导流板水夹套,包括外筒身6,所述的外筒身6底部设置有法兰盖1,法兰盖1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A2,法兰盖1边缘上方设置有法兰,法兰连接有内筒身3,内筒身3下部设置有接管4,接管4连接有真空法兰,真空法兰与接管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9,内筒身3外侧设置有螺旋导流板5,螺旋导流板5上设置有叶片,螺旋导流板5外侧是外筒身6,外筒身6上部设置有冷却水接头7,冷却水接头7连接有管塞10。
本实用新型由法兰盖、密封圈、内筒身及法兰、真空法兰、螺旋导流板、外筒身、冷却水接头等组成;法兰盖开有安装密封圈的槽(按密封圈的结构要求设计,符合真空法兰安装技术规范)并装有密封圈,真空法兰和冷却水接头,是在水夹套上沿圆周方向一定角度安装2套真空法兰及其接管和冷热水接头,典型角度为90。螺旋导流板是采用双头螺旋结构,其导程按冷却水接头处水流速折算,使水流通道中流速提高一个数量级,螺旋导程≤200mm。叶片布置应避开真空接管并使冷却水不至短路(局部处可以采取隔离措施),布置方案如图4所示;冷却水接头具有软管捆扎外台阶或倒锥式环外带台阶,同时有安装管塞的内螺纹或管帽的外螺纹,图2给出了内螺纹结构型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头螺旋式导流板分离冷热水,螺旋导程≤200mm,使冷却水在水夹套内的流速达到水接头进口流速的0.2-0.1倍,提高一个数量级(以当量直径计算,当量直径=4×流通截面积/湿润周边长度),对流给热成为系统传热过程的主导因素,传热系数可达55W/m2•K以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还原罐使用寿命期中方便地翻转角度,改善了还原罐在炉内的受热及火焰冲刷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金盛镁业有限公司,未经新疆金盛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0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炔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二氧化氯反应釜视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