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缩及分离排出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0212.1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5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 浓缩 分离 排出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缩及分离排出处理设备,属于有机废气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PCB、半导体制造、医药、化工、电陶瓷、涂料、家具制造等处理工艺中,会产生一些有机物及异味气体废气,如直接排放,会对大气及周围环境势必造成污染,故要将废气经过有机废气吸附装置进行处理后才可排放。现有有机废气吸附装置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有效的除去废气中的有机物、异味等。由于活性炭的物理吸附性,当其吸附饱和时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要及时更换活性炭吸附层,用户需要将设备关闭来检查和维护,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而停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VOC处理设备具有下列不足:
(1)体积大:传统设备的吸附装置为横向进风轴旋转设备,通过吸附剂的风速会降低,所以如果要增加吸附量,必须增大旋转盘的半径,为了去除大量的VOC,设备被设计的过于庞大,有的甚至超过了LCD制造工长的高度限制。
(2)精度小:现有的设备的进风风量控制为分支型,即大风量风管和小风量风管由一台风机提供动力,这就导致了小风管风量无法稳定,风量会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浮动,影响VOC吸附效率。
(3)耗能大:现有设备无法做到热量的回收和利用,导致大量的热能被不必要的浪费,加大了设备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提出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缩及分离排出处理设备,将室内VOC进行吸附、浓缩、释放、排出于一体的处理设备,该设备还具有热量回收节能构造,在大量去除VOC的同时达到节能、减小体积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缩及分离排出处理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依次设有送风区、吸附区和净化气体出风区,所述吸附区上连接有释放区;所述送风区包括与所述吸附区连通的第一独立送风机构、与所述释放区连通的第二独立送风机构;所述第一独立送风机构的送风功率大于所述第二独立送风机构的送风功率。
优选方案,所述吸附区为可旋转的竖向设置的圆柱状框架式结构;在所述圆柱状框架式结构内装有模块化设置的吸附剂。
优选方案,所述释放区包括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圆柱状框架式结构外壁、内壁的外侧通风区、与外侧通风区相通的内侧通风区。
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独立送风机构包括第二功率风机、与所述第二功率风机连通的第二送风管道和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送风管道连通的送风支管;所述第二送风管道上接有气体加热器。
优选方案,所述外侧通风区包括外连接体,在所述外连接体内间开设有外冷风腔、外热风腔;所述外连接体上两侧还分别设有与第二功率风机连通的进风管和与外热风腔连通的VOC释放管道。
优选方案,所述内侧通风区包括内连接体;所述内连接体上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送风管道相通的上接口、与所述送风支管连通的侧接口;在所述内连接体内间开设有与所述上接口相通的内热风腔、与侧接口相通的内冷风腔。
优选方案,在所述外侧通风区、内侧通风区与所述圆柱状框架式结构外壁、内壁之间设有密封构造区。
优选方案,所述密封构造区包括挡板、密封法兰和密封铝块;所述密封法兰一端与所述挡板之间设有弹性体;所述密封铝块一端与密封法兰连接,另一端呈与所述圆柱状框架式结构外壁、内壁相匹配的弧形状结构。
优选方案,所述出风区依次设有冷却器、化学过滤器和净化气体出风法兰。
优选方案,所述圆柱状框架式结构外壁、内壁上均设有硅胶条。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缩及分离排出处理设备,处理风量独立供应,结构简单,能耗小,具有性能稳定等优点,解决了用户由于需要设备维护而停产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行,废气净化效率达到95.9%~99%以上,设备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小,使投资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缩及分离排出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缩及分离排出处理设备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区及释放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图3的吸附区及释放区的俯视剖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区的外侧通风区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悠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悠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0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