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化铁路用27.5kV矿物阻燃防水柔性电力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40157.6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2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田传国;孙百亮;徐玉林;周鑫;于洪洋;鲍俊奇;李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德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295;H01B7/282;H01B7/02 |
代理公司: | 铁岭天工专利商标事务所21105 | 代理人: | 王化斌 |
地址: | 1126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化铁路 27 kv 矿物 阻燃 防水 柔性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电力电缆,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气化铁路用27.5kV矿物阻燃防水柔性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敷设安装在控制室、变配电装置的沟道入口、变电所区围墙处、隧道、电缆桥架、竖井及电缆沟内的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潮湿的环境中长期使用不会出现电缆局部放电击穿的现象,在出现火灾时该电缆具备良好的耐火、阻燃性能,在电缆外护套层燃烧时不会产生大量烟雾、火势不会向电缆内层蔓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耐火、防水、阻燃以及低烟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矿物阻燃防水柔性电力电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矿物阻燃防水柔性电力电缆,具有导体线芯,导体线芯外依序包覆有半导电带、铜丝编织屏蔽层、纵包铝塑复合带、矿物绕包带和外护套,所述半导电带和铜丝编织屏蔽层之间由内至外还依序设有导体半导电层、绝缘层和绝缘半导电层;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和纵包铝塑复合带之间由内至外还依序设有软铜带和绕包带;所述纵包铝塑复合带和矿物绕包带之间由内至外还依序设有隔离套和矿物耐火层。
采用上述结构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矿物阻燃防水柔性电力电缆,矿物绕包带和矿物耐火层的组合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耐火阻燃性能,所述纵包铝塑复合带在进一步均化电场的前提下,可以明显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性能,所述软铜带的使用可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体线芯由多股软导体绞合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外护套为陶瓷化无卤低烟聚烯烃阻燃耐火外护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绝缘层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隔离套为PE齿形隔离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矿物耐火层的组分及重量份优选为,透明粉20-60、二氧化硅15-30、石英沙8-20、氢氧化铝15-40、石墨粉5-10、胶水20-40、碳酸钙15-70。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体线芯由多股软导体绞合而成,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所述外护套为陶瓷化无卤低烟聚烯烃阻燃耐火外护套,使得本实用新型在火灾的情况下能够阻止火焰的蔓延并受热结成陶瓷壳,有效保护电缆,不会产生大量有害烟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矿物耐火层采用上述的组分及重量份后,具有更好的耐火阻燃效果,在受热膨胀后会迅速结成保护硬壳,能够有效保护电缆线芯不被高温的火焰损坏,保障线路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气化铁路用27.5kV矿物阻燃防水柔性电力电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化铁路用27.5kV矿物阻燃防水柔性电力电缆,具有导体线芯1,导体线芯1外依序包覆有半导电带2、铜丝编织屏蔽层3、纵包铝塑复合带4、矿物绕包带5和外护套6,所述半导电带2和铜丝编织屏蔽层3之间由内至外还依序设有导体半导电层7、绝缘层8和绝缘半导电层9;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3和纵包铝塑复合带4之间由内至外还依序设有软铜带10和绕包带11;所述纵包铝塑复合带4和矿物绕包带5之间由内至外还依序设有隔离套12和矿物耐火层13。所述导体线芯1由多股软导体绞合而成。所述外护套6为陶瓷化无卤低烟聚烯烃阻燃耐火外护套。所述绝缘层8为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所述的隔离套12为PE齿形隔离套。所述的矿物耐火层13的组分及重量份优选为,透明粉20-60、二氧化硅15-30、石英沙8-20、氢氧化铝15-40、石墨粉5-10、胶水20-40、碳酸钙15-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德电缆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中德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401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