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舱罐式集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9610.1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5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陆卫华;袁金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四方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12 | 分类号: | B65D88/12;B65D9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钱靓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舱罐式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舱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罐式集装箱凭借其安全、快捷、联运等优势,在物流运输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结构由罐体和支撑罐体的框架构成,对于储运液体介质的罐式集装箱,现有技术中,一般罐体采用单舱罐体结构,随着市场发展需求,一台罐式集装箱需要装多种不同物料时,产生了多舱罐体的罐式集装箱,罐体每个舱需独立承受内外压。现有多舱罐体设计结构,有以下两种结构:
两个独立罐体,两个罐体之间通过中间裙座连接,由于中间两过渡圈具有一定深度,两过渡圈之间空间较大,导致两舱实际可充装物料容积变小,且此结构不适用于三舱及三舱以上罐体结构。
多个罐体,该结构将罐体采用球冠型隔板隔成多个独立的舱室,此球冠型隔板厚度较厚,与罐体筒壁连接处应力较大,为了降低应力,罐体内必须需增加垫板,罐体外必需增加补强板,焊接工作量较大,焊缝较多且集中,焊缝检验工作量较大,此结构导致罐体质量偏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充装物料容积大、易于焊接、且焊缝检测方便的多舱罐式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舱罐式集装箱,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罐体,每两个相邻的罐体之间的设有球冠形隔板,置于最外端的罐体的外端设有端部封头,球冠形隔板通过第一过渡圈和第二过渡圈与罐体固定,第一过渡圈和第二过渡圈与罐体的筒壁平对接,第一过渡圈和第二过渡圈之间通过中间群座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过渡圈和第二过渡圈的半径r2与端部封头的r1值相等或在±50mm范围内,第一过渡圈和第二过渡圈的弧长与端部封头对应的r1的弧长相等或在±50mm范围内,其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球冠形隔板的半径R2小于或者等于端部封头的半径R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球冠形隔板通过加强环与第一过渡圈和第二过渡圈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罐体内各舱可利用的有效容积大,所采用的中间隔板其结构通过两个过渡圈与前后罐体的筒壁平对接,罐内受压时筒壁应力值小,无需增加垫板补强,过渡圈的厚度值可接近于罐体端部封头的厚度,小于全采用球冠形封头的厚度,所用材料整体重量下降明显;所采用的中间隔板结构,其过度平滑,便于罐内清洗,其受力状态优于现有结构;所采用的中间隔板结构,其焊缝结构有利于采用自动焊接设备,对控制焊接变形、保证焊接质量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罐体;2-球冠形隔板;3-端部封头;4-第一过渡圈;5-第二过渡圈;6-中间群座;7-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舱罐式集装箱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罐体1,每两个相邻的罐体1之间的设有球冠形隔板2,置于最外端的罐体1的外端设有端部封头3,球冠形隔板2通过第一过渡圈4和第二过渡圈5与罐体1固定,第一过渡圈4和第二过渡圈5与罐体1的筒壁平对接,第一过渡圈4和第二过渡圈5之间通过中间群座6连接固定。
为保证其罐受压均匀,第一过渡圈4和第二过渡圈5的半径r2与端部封头3的r1值相等或在±50mm范围内,第一过渡圈4和第二过渡圈5的弧长与端部封头3对应的r1的弧长相等或在±50mm范围内,其形状相同。球冠形隔板2的半径R2小于或者等于端部封头3的半径R1。
球冠形隔板2通过加强环7与第一过渡圈4和第二过渡圈5固定。加强环7强度、第一过渡圈4和第二过渡圈5的厚度满足工况受力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四方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四方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9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