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牛奶发泡装置及咖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8935.8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9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王钦荣;曾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44 | 分类号: | A47J3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52832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奶 发泡 装置 咖啡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牛奶发泡装置及咖啡机。
背景技术
已知,咖啡饮品多种多样,很多咖啡饮品在制作时会用到拉花的技法,该技法中会采用奶泡,奶泡是指牛奶打成的泡沫,其与咖啡调配形成兼具美观及美味的花式咖啡,逐渐受到众多热爱咖啡人士的追捧,打奶泡可以手工进行,也可以通过奶泡器实现,而奶泡器一般与咖啡机配套使用,现有的与咖啡机配套使用的奶泡器,其原理一般为在牛奶中打入蒸汽,使牛奶成为泡沫状,其大多具有蒸汽供气管道、牛奶供奶管道,牛奶和蒸汽在两管道的汇聚处混合形成奶泡,然而奶泡由于极易粘附在管道内壁,容易产生细菌或变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 203802281 U)公开的一种咖啡机的打奶泡结构,其具体公开了用于引入蒸汽的管道及用于引入牛奶的管道,蒸汽及牛奶在两管道的汇聚处混合并形成奶泡,该打奶泡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奶泡容易粘附在管道内壁,且在蒸汽管道与牛奶管道的汇聚处尤其严重,粘附在管道内壁的奶泡极易变质而产生细菌,由于用户很难清洗粘附在管道内壁的奶泡,因此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牛奶发泡装置及咖啡机,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对残留的奶泡进行清洗,从而避免因奶泡残留导致滋生细菌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牛奶发泡装置,包括发泡器,所述发泡器具有水蒸气进入孔,所述牛奶发泡装置还包括喷嘴,
所述喷嘴包括发泡器接头,以及与所述发泡器接头可拆卸连接的蒸汽管接头;
所述发泡器接头的外壁和/或所述水蒸气进入孔的内壁上设置弹性部,或者
所述蒸汽管接头的外壁和/或所述水蒸气进入孔的内壁上设置弹性部;
当所述喷嘴装配至所述水蒸气进入孔中时,所述弹性部受压形变以使所述喷嘴与所述水蒸气进入孔形成可拆卸紧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为设置在所述发泡器接头的外壁或所述蒸汽管接头的外壁的弹性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发泡器接头具有供水蒸气通过的通孔,所述发泡器接头沿通孔的轴向包括相连接的圆锥筒段和圆筒段,所述弹性凸起设置在所述圆筒段的外圆周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凸起为环状凸起且在所述圆筒段的外圆周面上环设一个或多个。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发泡器接头或蒸汽管接头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管接头为圆筒状,所述发泡器接头的所述圆筒段套设在所述蒸汽管接头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管接头的圆周面上至少设置一定位凸块,所述水蒸气进入孔的内壁上设置与所述定位凸块配合的定位槽。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包括从所述水蒸气进入孔的入口处沿轴向向内设置的第一导向段,以及沿所述水蒸气进入孔径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与所述第二导向段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管接头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咖啡机,包括所述的牛奶发泡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牛奶发泡装置及咖啡机,提高了喷嘴与发泡器的连接强度,同时便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拆装喷嘴,从而便于对发泡器内部或喷嘴进行清洗,减少了残留奶泡变质发臭或滋生细菌的情况,提高了咖啡机的使用寿命,提升了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部分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喷嘴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部分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咖啡机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蒸气进入孔10-牛奶发泡装置11-牛奶盒 12-吸奶管 13-发泡嘴 2-喷嘴 21-发泡器接头 22-蒸汽管接头 211-圆锥筒段 212-圆筒段 213-弹性凸起 221-定位凸块 222-定位槽 223-第一导向段 224- 第二导向段 3-发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89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