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热保温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8909.5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梁林娜;张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9/40;E06B9/6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50201 | 代理人: | 唐开平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上窗户,具体涉及一种隔热保温窗。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CN 104453600 A于2015年3月25日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窗户,它包括第一玻璃面板、透明保温层和第二玻璃面板,所述第一玻璃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璃面板平行安装,所述第一玻璃面板与所述第二玻璃面板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所述透明保温层。该发明采用在两层玻璃面板之间填充透明保温层,透明保温层填充之后不容易泄漏,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但是,该窗户的缺点是不能遮光,也不利于室内外传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隔热保温窗,它既能隔热保温,又能遮光和室内外传热。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窗框,在窗框内从室内到室外依次排列的遮光防火帘、保温帘和玻璃,遮光防火帘与保温帘之间、保温帘与玻璃之间为空气层,窗框的顶部对应设有卷绕遮光防火帘的第一卷轴和卷绕保温帘的第二卷轴,第一卷轴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二卷轴与第二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由于整个窗体的两侧有窗框密封,空气层流动性较弱,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流传热量;空气层的热阻作用也有效的减少了导热传热量;遮阳防火帘有效减少了光辐射传热量,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效果。另外,由于遮光防火帘和保温帘同时卷起,则能实现室内向室外散热;只有遮光防火帘卷起、保温帘下垂,则能实现室外阳光照射室内获得热能,所以本实用新型又能实现室内外传热。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遮光防火帘;2.保温帘;3.玻璃;4.窗框;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窗框4,在窗框4内从室内到室外依次排列的遮光防火帘1、保温帘2和玻璃3,遮光防火帘1与保温帘2之间、保温帘2与玻璃3之间为空气层,窗框4的顶部对应设有卷绕遮光防火帘的第一卷轴和卷绕保温帘的第二卷轴,第一卷轴与第一电机5连接,第二卷轴与第二电机6连接。
上述的遮光防火帘由普通的防火帘与镀铝PVC膜组合成,防火帘与镀铝PVC膜之间有一个空气层,镀铝PVC膜厚度为0.3mm。防火帘能对室内防火,镀铝PVC膜的高反射特性能有效的阻止通过窗户的辐射传热热量,两者之间的空气层能增大窗户热阻与减少通过窗户的对流传热热量。
上述的保温帘由三张相互间隔的透明PVC膜组成。透明PVC膜之间的空气层能增大窗户的热阻且使通过窗户的对流传热降到极低。
与遮光防火帘相连的第一电机、与保温帘相连的第二电机均能实现自动控制。电机控制电路把室内、外环境联系起来,利用温度传感器可以随时检测室内、外温度,根据不同的室内、外温度和人们的需要来进行设计调整。自动控制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四种工作模式:
1、夏季遮阳模式
本实用新型由外至内依次是玻璃、保温帘和遮光防火帘封闭,这种模式的传热系数能够降低至最小,而且由于遮光防火帘的存在使遮阳系数大大降低,大幅度削弱了太阳辐射得热。该模式适用于夏季室外温度很高,太阳辐射很强的情况。
2、夏季散热模式
本实用新型仅有一层玻璃封闭,遮光防火帘和保温帘都被窗户上方的卷轴收起,这种模式的传热系数很大,而且由于遮光防火帘的收起使其遮阳系数也得到很大的增加,因此更有利于室内热量向室外的传递。该模式适用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
3、冬季保温模式
本实用新型由外至内依次是玻璃、保温帘和遮光防火帘封闭,这种模式的传热系数能够降低至最小,且由于遮光防火帘的存在使遮阳系数大大降低,可有效阻挡向室外的散热,有较好的保温效果。该模式适用于严寒冬季较低的室外温度。
4、冬季得热模式
本实用新型由外至内依次是玻璃、保温帘封闭、遮光防火帘被上方卷轴收起,这种模式增大了室内的太阳得热。
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上述的四种方式,当室外气候复杂多变的时候,用户可以根据具体室外环境和自身的需求进行手动调节,实现室内居住舒适和节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89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