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印刷品半自动去废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7537.4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6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权;林文涛;黄健衡;黄真;张治刚;李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兴艺数字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18 | 分类号: | B26D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品 半自动 废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品去废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印刷品半自动去废料机。
背景技术
印刷(Printing,Graphic Arts,Graphic Communications)是把文字、图画、照片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简单意义上说,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也可以理解为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像载体将呈色剂/色料(如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
目前印刷品模切后清废工序非常繁复,产品中的小孔需要人手一个一个孔的废料清除生产效率低、同时也增加了用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品半自动去废料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品半自动去废料机,包括机柜、机架、上模板、下模杆和气压缸;所述机柜上端为开口结构,且下模杆滑动设置在机柜的上端;所述机柜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倾斜板,且倾斜板的低端与开设在机柜侧壁上的出料口低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架设置有个两根,且两根所述机架纵向设置在机柜的上端;两根所述机架的上端设置有横梁,且横梁的底端设置有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伸缩轴与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支杆,且支杆远离上模板的一端与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上模板位于下模杆的正上方;所述上模板的底端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清废针螺纹孔,且清废针螺纹安装在若干个清废针螺纹孔内;所述机柜的左侧端和后侧端上均安装有限位孔,且左侧限位杆和后侧限位杆分别通过螺栓与限位孔活动连接;所述左侧限位杆和后侧限位杆靠近上模板的一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机柜的右侧端设置有气压瓶,且气压瓶通过气管与气压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柜上侧端设置有气缸踏板,且气缸踏板与气压缸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压缸至少设置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横梁与安装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模板设置有两块,且均通过支杆与安装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侧限位杆和后侧限位杆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倾斜板的倾斜角度为15°~3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模杆设置有数个,且均匀滑动设置在机柜的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为“U”型机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印刷品半自动去废料机,通过机械设备对印刷品上的废料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用工成本;通过上模板、下模杆、左侧限位杆和后侧限位杆的配合使用,方便对印刷品进行定位,使得产品清废过程产品不变型,同时通过上模板上的若干个清废针能有效的对印刷品上的废料一次性清理,清理效率大大提高,通过气缸踏板控制气压缸的升降,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板主视图;
图中:1-机柜、2-机架、3-上模板、4-下模杆、5-气压缸、6-倾斜板、7-出料口、8-横梁、9-安装板、10-支杆、11-若干个清废针螺纹孔、12-清废针、13-限位孔、14-左侧限位杆、15-后侧限位杆、16-挡板、17-气缸踏板、18-气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兴艺数字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兴艺数字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75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