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空气净化伞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6833.2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5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雄伟;原辉;梅玉杰;王月坤;刘彦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F24F13/28 | 分类号: | F24F13/28;H05B3/34;A45B11/02;A45B9/00;H02S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空气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空气净化伞。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由大城市逐步向小城市发展,甚至蔓延到部分农村。雾霾的扩散,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虽然国家积极整治,但是雾霾现象依旧频发,人们迫切需要新鲜空气来保证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空气净化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空气净化伞,包括伞体,所述伞体由伞面、伞骨及伞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安装有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矩形管道和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矩形管道内部依次设有入风口、活性炭滤网、调速风机和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下方设出风口,所述伞柄为中空结构,向下依次设有蓄电池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
所述伞面由一种空气分子不能够穿越的材料制成,且伞面轮廓为弧形。
所述伞柄上部安装可拆卸的蓄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为蓄电池充电,所述风机一端连接蓄电池,一端连接位于伞柄下部的控制开关,当控制开关开启后,风机开始运转。
所述矩形管道所用材质为无毒无味、热稳定性好的有机硅材料,矩形管道与伞面之间采用螺钉连接,矩形管道可拆卸。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与伞面之间采用粘合连接。
所述活性炭滤网安装在入风口上,且可以随时更换。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最上方的壁面是透明的,内部设有一层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和两层PM2.5的过滤网。
所述出风口穿过伞面伸向伞内部5~10cm,采用渐缩式截面,形状为矩形。
所述出风口上设有风栅,该出风栅枢接出风口处并以枢轴为中心摆动,且该风栅可以伸缩,通过控制器上的调速装置将出风速度控制在1~2m/s。
所述伞柄采用中空结构,有伞柄上部和伞柄下部组成,伞柄上部半径较大,最顶部安装有蓄电池;伞柄下部半径较小,可套装在伞柄上部,且下部安装有控制器,该控制器内部包含开关和调速装置,所用导线连接于调速风机和蓄电池。
所述伞柄上部上端有支撑结构,用于将蓄电池固定,距蓄电池不远处设有中间开孔挡板,用于将伞柄下部收缩到此位置。
所述伞布表面嵌上太阳能电池板,除了矩形管道与空气净化器所在区域外,其余表面一律铺满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入风口和矩形管道相连接,且入风口端部设置有活性炭滤网。
所述调速风机采用矩形管道微型风机,调速风机导线与伞柄上部内的蓄电池相连接。
所述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无污染、安全等特点,且纳米二氧化钛薄膜上方为透明玻璃板,太阳光可以直接射入,与二氧化钛发生光催化反应,具有杀菌和净化空气功能。
采用上述方案后,伞就具备了环保和高效净化空气的功能,使用者可以不用戴口罩,同样可以呼吸到净化后的干净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矩形管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伞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到的电路图。
图中标号:1伞面、2伞骨、3伞柄、4薄膜太阳能电池板、5矩形管道、6入风口、7活性炭滤网、8调速风机、9空气净化装置、10出风口、11蓄电池、12控制器、13纳米二氧化钛薄膜、14过滤网、15风栅、16开孔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空气净化伞,包括伞体,所述伞体由一种空气分子不能够穿越的材料制成的伞面1、伞骨2及伞柄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1安装有薄膜太阳能电池板4、矩形管道5和空气净化装置9。
如图2所示。所述矩形管道5的内腔体中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入风口6、活性炭滤网7和调速风机8,所述空气净化装置9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层纳米二氧化钛薄膜13、两层过滤网14、出风口10和风栅15。
如图3所示。所述伞柄3为中空结构,分上下两段,为方便使用者携带,该伞柄部分为伸缩结构,且上段伞柄内置有可拆卸蓄电池,下段伞柄内置有控制器12。
如图4所示。所述蓄电池一端与薄膜太阳能电池板4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控制器12和风机8电连接。当控制器开关闭合后,调速风机开始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6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叠式框架空调箱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吸顶式汽车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