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6420.4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4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许林;蒋海林;彭强;喻哲;王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4 | 分类号: | B62D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纵梁 结构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
背景技术
通常的汽车后纵梁通常是由一根整体的冲压件,或者是两根冲压件焊接在一起的总成件。对于这两种的后纵梁结构,通常是单一的布置加强件、增加钣金料厚的方式来满足后悬挂安装点及悬挂弹簧安装点的钢、强度以及车身车身模态等相关要求,但这种方式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且制造工艺复杂,还增加了车身自重,从而使车身油耗增大。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汽车后纵梁进行改进,使其刚度更好、模态更优、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其刚度更好、模态更优、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包括后纵梁本体和固定设置在后纵梁本体内的后纵梁内撑板,后纵梁本体设有用于安装后悬架弹簧的弹簧安装位和用于安装后悬架悬臂的悬臂安装位,后纵梁内撑板与后纵梁本体的底部内侧之间形成有分别对应所述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和第二空腔结构。
进一步,后纵梁本体包括后纵梁前段和与后纵梁前段搭接连接的后纵梁后段。
进一步,后纵梁前段和所述后纵梁后段均为U形结构,后纵梁后段设有伸入后纵梁前段的U形腔内与后纵梁前段搭接的搭接段,搭接段的区域长度为90-130mm。
进一步,后纵梁内撑板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前段的U形腔内,后纵梁内撑板包括分别与后纵梁前段连接并相互搭接连接的内撑板Ⅰ和内撑板Ⅱ。
进一步,内撑板Ⅰ与后纵梁前段的底部内侧间形成对应弹簧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内撑板Ⅱ与所述后纵梁前段的底部内侧间形成对应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二空腔结构。
进一步,第一空腔结构和所述第二空腔结构均为封闭式结构。
进一步,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还包括设置在后纵梁前段前端并用于与汽车座椅横梁形成封闭结构的加强件,加强件为沿后纵梁前段横向布置的倒U形结构。
进一步,内撑板Ⅰ和内撑板Ⅱ上设置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在后纵梁本体的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处分别形成有空腔结构,加强了后纵梁在后悬架弹簧安装区域和后悬架悬臂安装区域的强度和刚度,其刚度更好、模态更优、重量更轻、制造工艺更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腔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后悬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腔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后悬架的装配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纵梁结构总成,包括后纵梁本体B和固定设置在后纵梁本体内的后纵梁内撑板A,后纵梁本体设有用于安装后悬架弹簧的弹簧安装位和用于安装后悬架悬臂的悬臂安装位,后纵梁内撑板A与后纵梁本体B的底部内侧之间形成有分别对应所述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设置的第一空腔结构和第二空腔结构;其中,后纵梁内撑板于后纵梁本体焊接连接,第一空腔结构对应弹簧安装位设置,第二空腔结构对应悬臂安装位设置,弹簧安装位用于安装后悬架弹簧10的弹簧座6,悬臂安装位用于安装后悬架悬臂11的安装板7,通过后纵梁内撑板和后纵梁本体的底部内侧之间形成空腔结构1可增强弹簧安装位和悬臂安装位处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施例中,后纵梁本体包括后纵梁前段2和与后纵梁前段2搭接连接的后纵梁后段3;即后纵梁前段2与后纵梁后段3焊接搭接,便于安装,且保证后纵梁本体整体的弯曲和扭转刚度。
本实施例中,后纵梁前段2和后纵梁后段3均为U形结构,后纵梁后段3设有伸入后纵梁前段2的U形腔内与后纵梁前段2搭接的搭接段3-1,搭接段3-1的区域长度为90-130mm;形成较长的搭接区域,且在此较长的搭接区域有效提升了该搭接焊接部位的弯曲和扭转刚度。
本实施例中,后纵梁内撑板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前段2的U形腔内,后纵梁内撑板包括分别与后纵梁前段2连接并相互搭接连接的内撑板Ⅰ4和内撑板Ⅱ5;后纵梁内撑板设置为两个独立的板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6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