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镜头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6032.6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1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韦传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阿凡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3216 | 代理人: | 胡国良 |
地址: | 新加坡宏茂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己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镜头模片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镜头模片的成像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
其中,遮光片通常应用于成像镜头中,相关技术中,遮光片一般是夹持固定于两个镜片之间,如此设计,镜头模组内的杂散光仍有部分未被遮光片吸收,杂散光经过反射或折射后最终会在成像面上对成像效果构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镜头模组,可以减少杂散光的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及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至少两个镜片,所述镜头筒包括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镜头筒具有内壁及与所述内壁相对应的外壁,所述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镜片之间的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遮光片,所述镜头筒的内壁设有安装各遮光片的承靠部。
有利地,所述承靠部自所述镜头筒的内壁沿远离所述镜头筒的中心轴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承靠部包括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承靠面及连接所述承靠面的定位面,所述遮光片与所述承靠面贴合,且所述遮光片的边缘抵靠于所述定位面。
有利地,所述定位面垂直于所述承靠面。
有利地,各所述遮光片与所述镜头筒的中心轴同轴设置。
有利地,各所述遮光片自物侧至像侧内径逐渐递增。
有利地,所述遮光片与所述镜头筒的承靠部通过粘接固定。
有利地,所述遮光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承靠部的数量。
有利地,所述镜片中与遮光片相邻且靠近物侧一端的镜片通过胶与所述镜头筒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杂散光对成像造成的影响,提高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镜头模组的镜头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
如图1与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100及收容于镜头筒100内的至少两个镜片的镜片组200,镜头筒100包括第一筒壁110及自第一筒壁110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20,镜头筒100具有内壁101及与内壁101相对应的外壁102。
本实施例的镜片组200设置了六片镜片,即自物侧至像侧,依次为第一镜片201、第二镜片202、第三镜片203、第四镜片204、第五镜片205及第六镜片206,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镜片。
所述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的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遮光片300。本实施例中,遮光片300包括设置于第五镜片205和第六镜片206之间设置了3个第一遮光片301及设置于其他相邻的两镜片之间的第二遮光片302,当相邻的两镜片之间只设置一个遮光片时,即第二遮光片302,该第二遮光片302可以夹持固定于两镜片之间。当相邻的两镜片之间设置多个间隔的遮光片时,即第一遮光片301,镜头筒100的内壁10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各个第一遮光片301的承靠部130。有利地,第一遮光片301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承靠部130的数量。
如图1所示,承靠部130自镜头筒100的内壁101沿远离镜头筒100的中心轴的方向凹陷形成。承靠部130包括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承靠面131及连接承靠面131的定位面132,第一遮光片301与承靠面131贴合,且第一遮光片301的边缘抵靠于定位面132。有利地,定位面132垂直于承靠面131。
如图2所示,各遮光片300与镜头筒100的所述中心轴同轴设置。其中,各第一遮光片301自物侧至像侧内径逐渐递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60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