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粘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5785.5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7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成;王越之;赵世贵;王双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州市学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14 | 分类号: | G01N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粘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材料研究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粘度计。
背景技术
粘度是表征流体流动阻力的一个指标,道路工程中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性能与沥青结合料的粘度有很大关系。表观粘度通常用来评价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不同温度下沥青及沥青结合料的粘度指标能反映出其处于不同温度下的性能,沥青表观粘度越大,便越不容易裹覆集料,给沥青混凝土施工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测量沥青及沥青结合料的粘度是评价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必要指标。
布氏粘度为各个国家公认的粘度测量标准,但已有的布氏粘度计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加热器与主机分离,每次试验需要将加热器移动至合适位置,操作不便;2、转子伸入转筒内时进行人为眼睛对准,转子可能碰触筒侧壁而偏离中心,影响测量精度;3、每次测量完毕清洗时,需要将主机拆卸下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粘度计,具有清洗方便、操作方便、且能够自动对准使转子伸入适当的位置的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旋转式粘度计,包括一底座、一机头以及一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一齿条和一导轨,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导轨连接,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机头,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一齿轮与所述齿条配合,所述机头内设有一电机,所述电机连接一转子,所述机头向下设有二保护杆分别置于所述转子的相对两侧,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加热箱位于所述转子的正下方,二盖体位于所述加热箱的开口端,所述二盖体的结构和尺寸完全一致,且每一所述盖体均具有一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中部区域向内凹设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具有三贯孔的一清洁件,三所述贯孔分别容置所述二保护杆和所述转子。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面向内凹设有一对接孔,向外凸设有一对接件,所述对接孔和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容置腔的相对两端,且所述对接件具有弹性,其中一所述盖体的所述对接件和所述对接孔分别与另一所述盖体的所述对接孔和所述对接件弹性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上设置有测量信号输出插孔,所述加热箱上设置有温度检测信号输出插孔和温度控制信号输入插孔,所述测量信号输出插孔和所述温度检测信号输出插孔通过导线与外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控制信号输入插孔通过导线与外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头的下端设有一距离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的侧壁设有至少二卡合件,每一所述盖体上设有至少一卡合配合部。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保护杆的下端具有一弹性缓冲件。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件为弹性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加热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式粘度计,所述盖体设有所述清洁件,方便在所述旋转式粘度计测试完毕后对所述转子和所述保护杆进行清洁,操作简单,无需将所述机头拆卸下来就可以进行清洁工作,方便快捷。所述加热箱位于所述转子的正下方,所述距离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机头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距离,因而只需将盛装有待测流体的试样筒放入所述加热箱即可实现对准定位,可有效避免因人工目测对准定位而产生的误差。所述加热箱与所述旋转式粘度计一体化设计,使加热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粘度计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的盖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其中一所述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州市学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荆州市学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57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