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缓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35711.1 | 申请日: | 2017-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0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林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青云 |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电梯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中的缓冲装置好比汽车中的安全气囊,当电梯出故障时,保护电梯内人员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而且大多数电梯冲撞缓冲装置,缓冲装置不能进行锁止,电梯会被回弹,造成电梯内人员的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梯撞击缓冲装置后容易发生回弹的缺点,提供一种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缓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缓冲装置,包括电梯井,缓冲装置包括箱体、缓冲杆和套装在缓冲杆上的缓冲弹簧,缓冲杆内部为空心,箱体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开设有第一通孔,底板开设有第二通孔,顶板固定有至少二个锁止组件,锁止组件包括卡榫,锁止组件对称布置在第一通孔周边,缓冲杆从第二通孔穿入并从第一通孔穿出,底板压在缓冲弹簧上方,缓冲杆设有多个与锁止组件卡合连接的卡口,卡口从缓冲杆的一侧壁贯穿到另一侧壁,卡口为方形卡口,箱体向下移动时卡榫卡入到卡口内。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固定在电梯井内,缓冲装置上设有防止电梯回弹的锁止组件,电梯在冲击缓冲杆时,缓冲杆逐渐被下压到凹槽内,同时锁止组件锁住缓冲杆,防止缓冲杆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回弹。
作为优选,电梯井底部开设有多个垂直向下的凹槽,缓冲装置倒置在电梯井内,装有缓冲弹簧的缓冲杆一端处在电梯井内,缓冲杆另一端伸入到凹槽内。
作为优选,顶板与电梯井底部固定连接,凹槽端口口径小于顶板的宽度,凹槽的深度大于缓冲杆的长度减去箱体的高度。缓冲装置的箱体直接固定在电梯井底面上,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还包括至少两块固定板,固定板对称固定在凹槽内,凹槽的深度大于缓冲杆的长度,箱体固定在两固定板之间。缓冲装置的箱体安装在凹槽内,从而缩短开凿电梯井的深度,箱体固定更加的牢靠。
作为优选,固定板包括竖直的第一基板,第一基板一端部垂直折弯形成第一折弯板,第一基板固定在电梯井底面上,第一折弯板伸入到凹槽内,箱体与第一折弯板固定连接。固定板为折弯板,从而使得固定板强度高,通过固定板将箱体固定在凹槽内,使得箱体固定牢靠,箱体在凹槽内不会轻易发生移动,保证缓冲杆的垂直性。
作为优选,锁止组件包括用于安装卡榫的第一固定架,卡榫的顶端伸出到第一通孔的上方,第一固定架与卡榫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固定架上,另一端安装在卡榫上。通过卡榫与卡口卡合连接来防止回弹,效果明显。
作为优选,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基板一端折弯形成第二折弯板,另一端折弯形成第三折弯板,第二折弯板上开设有供卡榫通过的第三通孔,第三折弯板上开设有供卡榫顶端通过的第四通孔。第一固定架为一块折弯板,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架强度高,第二基板的平整度高,方便卡榫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卡榫两侧壁上设有对称的凸块,凸块垂直于卡榫的侧壁,凸块处在第二折弯板与第三折弯板之间,设定卡榫的顶端为榫头,榫头伸出第四通孔并与卡口卡合连接,榫头前端设有向外凸的弧形面,弧形面从榫头底面延伸到榫头顶面。凸块用于限位卡榫,防止卡榫脱离第一固定架,弧形面方便榫头能够顺利的卡入到卡口内,减少卡合阻力。
作为优选,锁止组件还包括螺杆,螺杆一端固定在第二折弯板上,螺杆与凸块之间设有间隙,另一端伸入到第二折弯板与第三折弯板之间,复位弹簧套装在螺杆上,复位弹簧一端抵压在第二折弯板上,另一端低压在凸块上。螺杆用于定位复位弹簧,防止复位弹簧随意移动,复位弹簧一端部顶在凸块上,卡榫被压缩时,复位弹簧用于存储能量,当榫头对准卡口时,榫头就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到卡口内。
作为优选,底板上固定有多个防止缓冲杆与第二通孔孔壁接触的第一导向装置,第一导向装置布置在第二通孔四周。箱体向下冲击过大时,没有第一导向装置,缓冲杆与箱体的垂直性差,缓冲杆容易与第二通孔孔壁钢性接触,从而使得底板上第二通孔处发生变形,影响缓冲装置二次使用。
作为优选,第一导向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架和安装在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一滚轮,第一滚轮伸出到第二通孔上方,箱体沿着缓冲杆下压时,第一滚轮滑动在缓冲杆的侧壁上。第一滚轮伸出到第二通孔上方,从而使得缓冲杆不会与第二通孔的孔壁直接接触,箱体在缓冲杆上移动时,第一滚轮在缓冲杆上滚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青云,未经林青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5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道电梯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施工升降机梯笼智能防碰撞缓冲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