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内保护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5609.1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1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魏晓莉;孟繁锋;张永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保护 模块 | ||
1.一种计算机内保护模块,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输入端Vi和三极管Q2,三极管Q2集电极连接电源VCC,二极管D1负极连接三极管Q1集电极,三极管Q1基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和电阻R1,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电阻R2和输出端Vo,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和三极管Q3基极,三极管Q3发射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发射极和二极管D2正极,三极管Q3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内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VCC电压为12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内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Vi输入的为直流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内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均采用1N40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内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均为S90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内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2为S9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56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笔记本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主板供电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