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口咽通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5300.2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4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红;刘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谢一平,曾克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扁桃体、喉部,其中咽部是最容易发生梗阻部位,且发生梗阻后会带来严重后果。咽部的通畅程度取决于舌肌、上呼吸道肌群的张力和咽喉组织或器官的解剖变异(如扁桃体肿大,咽喉肿瘤,血肿或异物)。凡已怀疑或已确诊有气道阻塞,或有必要避免发生者,需要采取非器械或建立人工气道来确保气道通畅。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硬质性人工气道,白色,呈扁管形,弯曲状,具有改善通气等功能。但现有的口咽通气管在使用中易移位,影响治疗效果;在拔出吸痰管时,口咽通气管易被扯出口腔,需医生再次放置,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口咽通气道,固定后位置牢靠,增强治疗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口咽通气道,包括通气管、套管和固定带,所述通气管包括前端的弧形通气管和后端的直通气管,所述直通气管前端有后挡板,直通气管后端连接弧形通气管;所述套管套在直通气管上,套管前端有前挡板,所述后挡板位于前挡板后侧,后挡板与前挡板之间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与通气管固接,所述固定环有两个,两个固定环分别位于通气管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带与固定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通气管比套管长,所述套管内壁至少设有一个环形凸起,所述直通气管外壁有与环形凸起适配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大于环形凸起的数量,所述环形凹槽轴向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直通气管比套管长,所述套管内壁至少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直通气管外壁有与环形凹槽适配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大于环形凹槽的数量,所述环形凸起轴向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的材质为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至少有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为2-5个。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为2-9个。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有3个。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与套管一体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起的材质为软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后挡板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内固定,避免口咽通气道内滑和左右晃动;固定带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外固定,在拔出吸痰管时,避免口咽通气管易被扯出口腔,内外双重固定,有效防止口咽通气道滑移,增强治疗效果;
2.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配合使得套管可相对于通气管轴向移动,方便根据需要调整口咽通气道的插入深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未示出固定带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固定带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时实施例1中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时实施例1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通气管、2-通道、3-套管、4-前挡板、5-后挡板、6-固定带、7-固定环、8-环形凹槽、9-环形凸起、11-直通气管、12-弧形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口咽通气道,包括通气管1和套管3,通气管1包括前端的弧形通气管12和后端的直通气管11,直通气管11前端有后挡板5,直通气管11后端连接弧形通气管12;套管3套在直通气管11上,套管3前端有前挡板4,后挡板5位于前挡板4外侧,后挡板5与前挡板4之间设有固定环7,固定环7与通气管1固接,固定环7有两个,两个固定环7分别位于通气管1的左右两侧。使用时,可在固定环7上系固定带或胶布,对口咽通气道进一步的固定。进一步的环形凸起9与套管3一体制造。
如图2所示,口咽通气道还包括固定带6,固定带6与固定环7连接。使用时,将固定带6套在头上。固定带6可以选择松紧带或者粘扣带,固定带6对口咽通气道进行外固定,进一步防止口咽通气道滑移;使用时,将口咽通气道插入患者口咽,患者的牙齿顶在前挡板4上(如果老年人没有牙齿,则可使嘴唇顶于前挡板4),防止口咽通气道内滑,同时前挡板4可避免口咽通气道左右晃动;固定环7和后挡板5在嘴唇外,口咽通气管前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患者可通过通道2通气。当需要吸痰时,将通气管1的外端可与吸痰管连接,方便吸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5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播种机第二动力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春玉米施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