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控制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5039.6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3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邓当栋;刘双明;黄明辉;何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2J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电源 充电 控制 回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控制回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控制回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精简出行的需要,消费电子产品的小型轻便化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这要求产品本身的体积重量需要不断的减少。而另一方面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对于能量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增加,在现有电池技术水平下,小型轻便则意味着电池容量暂时不会出现较大的跨越性增长,因此对于快速大电流充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满足出行时移动电源本身随时处于满充电的状态,相对应的则要求移动电源本身在充电时间方面需要更加快速。
而由于传统的便携式移动电源在基于AC充电模块输出恒定电压的架构在满足小型轻便的前提下,大电流高功率充电时AC充电模块以及DC降压或者升压模块在狭小的空间内的热损耗问题所带来的温升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为这种模式的热功耗来自于两个方面:AC-DC单元和充电控制buck-boost单元。
传统自带AC充电器的移动电源的充电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市电输入后,由AC充电模块输出恒定电压,而恒定电压再通过DC模块的电压转换才能够得到电池所能接受的电压,然后再对电池模块进行充电。在此种恒压架构下每一个模块都是独立的,由于相互之间没有存在逻辑上的关联,因此存在着以下的缺陷:
由于产品内部同时集成了AC充电器模块以及DC降压模块,导致其无法缩小产品空间体积,无法做到更加小型轻便;
由于同时存在AC模块以及DC降压模块,因此在大电流充电的情况下,两者所产生的热量将会导致产品本身的温度成为一大问题;
因此,如何在满足小型轻便同时大电流充电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产品本身在充电时的温度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控制回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移动电源无法兼顾小型轻便大电流充电的同时控制充电温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电源充电控制回路,包括AC充电模块U3、电芯模块、MCU和保护板模块U4,所述AC充电模块U3与MCU之间通过调节信号电路相连接,所述AC充电模块U3通过开关管Q1与电芯模块连接,所述MCU与开关管Q1连接,所述保护板模块U4通过电阻R3与AC充电模块U3连接;所述信号调节电路包括放大器U2、滤波电路U5和比较器U1,所述MCU通过滤波电路U5与比较器U1连接,所述比较器 U1与AC充电模块U3连接,所述放大器U2一端通过电阻R3与AC充电模块 U3连接,另一端与比较器U1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NTC,所述NTC与MCU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分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R2,所述MCU通过分压电阻 R1和分压电阻R2与滤波电路U5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1与滤波电路U5之间设有单向二极管D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移动电源充电控制回路是基于可调恒流充电的架构模式,通过控制PWM对AC充电电流进行管理,由 AC充电模块U3直接针对电芯模块进行充电,且充电电流大小可进行调节,此时不再针对AC的充电模块U3的输出电压进行管理,如此减少了中间环节DC 降压模块。一方面减少了产品内部PCB板的空间体积,另外一方面可以降低在狭小空间内的热量损耗,在满足小型轻便且大电流充电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由热量损耗所带来的温升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自带AC移动电源的充电模式架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自带AC移动电源的充电模式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逻辑控制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5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