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用自动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4691.6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5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廖秀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秀恒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8405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产养殖用自动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所有的水产养殖专业人士都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氧气,水产物种容易患病,甚至死亡。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由于喂养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水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水产养殖池中的上层水体很少缺氧,但却难以提供池底充足氧气,所以缺氧都是在池塘底部,然而现有的增氧机都是为水体上层提供氧气,无法为水产养殖池中均匀充满氧气。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产养殖用自动增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自动增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于水产养殖池中的上层水体很少缺氧,但却难以提供池底充足氧气,所以缺氧都是在池塘底部,然而现有的增氧机都是为水体上层提供氧气,无法为水产养殖池中均匀充满氧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用自动增氧装置,包括水产养殖池和设置于水产养殖池右侧顶部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柱,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吸音层,所述箱体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控制装置和增氧气泵,所述增氧气泵的左侧连接 有主气管,所述主气管的左侧贯穿于箱体的左侧并延伸至水产养殖池的内腔右侧底部,所述控制装置的左侧连接有线路管,所述线路管的左侧贯穿于箱体的左侧并延伸至水产养殖池中,所述线路管的底部设置有氧传感器,所述线路管和主气管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水产养殖池的右侧顶部,所述主气管的左侧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分气管,顶部所述分气管的左侧设置有漂浮装置,底部所述分气管的左侧设置有配重块,顶部所述分气管的底部和底部所述分气管的顶部均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曝气盘,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增氧气泵和氧传感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音层包括吸音泡沫板,所述吸音泡沫板的底部设置有镀锌穿孔板。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的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线路管的外壁设置有防水层,且防水层为聚氨酯层。
优选的,所述漂浮装置为漂浮球。
优选的,所述曝气盘为八组,且八组所述曝气盘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通过氧传感器自动检测水产养殖池中的氧气含量,当缺氧时,控制装置控制增氧气泵提供氧气,氧气通过主气管输送到分气管中,然后再通过导气管输送到曝气盘为水体上层和底部增氧,该装置具有增氧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吸音层的设置能够减少箱体内部产生的噪音污染,为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该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噪音小,增氧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音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产养殖池、2箱体、3支柱、4吸音层、41吸音泡沫板、42镀锌穿孔板、5增氧气泵、6控制装置、7控制开关、8显示屏、9线路管、10支撑杆、11主气管、12氧传感器、13分气管、14漂浮装置、15导气管、16曝气盘、17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秀恒,未经廖秀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4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