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彩色沥青颗粒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3982.3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6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玲;石心明;邓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鸿绵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B7/28;B29B7/24;C08L95/00;C08L57/02;C08L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沥青 颗粒 加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彩色沥青制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彩色沥青颗粒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彩色沥青制造行业里,现有的制备方法缺少一体化设备,生产过程分工环节较多,存在生产效率底,产量低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提高彩色沥青加工的效率,目前需要设计一种一体式的彩色沥青颗粒加工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产量并节省劳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彩色沥青加工设备的工作效率低,产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彩色沥青颗粒加工设备,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色粉上料计量系统、石油树脂上料计量系统、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上料计量系统和抗氧化剂上料计量系统,所述第一色粉上料计量系统、石油树脂上料计量系统、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上料计量系统和抗氧化剂上料计量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管线连接于第一共混物搅拌釜的顶部输入端,所述第一共混物搅拌釜的底部输出端通过第一共混物输送机连接于第二共混物搅拌釜的顶部输入端,所述第二共混物搅拌釜的顶部输入端还与第二色粉上料计量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第二共混物搅拌釜的底部输出端通过管线连接于螺旋挤压装置的输入端,所述螺旋挤压装置的输出端顺次连接冷却仓和切粒机,所述第二共混物搅拌釜的顶部输入端通过管线分别连接耐寒剂储罐和耐候剂储罐的输出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耐寒剂储罐的输出端管线上设有耐寒剂抽出泵。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耐候剂储罐的输出端管线上设有耐候剂抽出泵。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共混物搅拌釜的底部输入端设有气动阀。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共混物搅拌釜的底部输入端设有气动阀,所述第二共混物搅拌釜内设有物料称重装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共混物搅拌釜、耐寒剂储罐、耐候剂储罐、螺旋挤压装置及连接管线内循环有导热油。
本实用新型,将多个步骤的彩色沥青加工工序整合在一台一体式设备上,从而大大提高了产量且节省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彩色沥青颗粒加工设备,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色粉上料计量系统1、石油树脂上料计量系统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上料计量系统3和抗氧化剂上料计量系统4,第一色粉上料计量系统1、石油树脂上料计量系统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上料计量系统3和抗氧化剂上料计量系统4的输出端通过管线连接于第一共混物搅拌釜7的顶部输入端,第一共混物搅拌釜7的底部输出端通过第一共混物输送机15连接于第二共混物搅拌釜9的顶部输入端,第一共混物搅拌釜7的底部输入端设有气动阀,第二共混物搅拌釜9的底部输入端设有气动阀,第二共混物搅拌釜9内设有物料称重装置,第二共混物搅拌釜9的顶部输入端还与第二色粉上料计量系统8的输出端通过管线连接,第二共混物搅拌釜9的底部输出端通过管线连接于螺旋挤压装置14的输入端,螺旋挤压装置14的输出端顺次连接冷却仓6和切粒机5,第二共混物搅拌釜9的顶部输入端通过管线分别连接耐寒剂储罐11和耐候剂储罐12的输出端,耐寒剂储罐11的输出端管线上设有耐寒剂抽出泵10,耐候剂储罐12的输出端管线上设有耐候剂抽出泵13。
第二共混物搅拌釜9、耐寒剂储罐11、耐候剂储罐12、螺旋挤压装置14及连接管线内循环有加热用的导热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按如下步骤操作:
前期准备:
1、耐寒剂在耐寒剂储罐11加热到130℃
2、耐候剂在耐候剂储罐12加热到60℃
3、色粉、石油树、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以及抗氧化剂加入到各自对应的上料计量系统
4、第二共混物搅拌釜9、螺旋挤压装置14、冷却仓6及部分管线调整到生产工艺温度。
生产过程:
1、把第一色粉上料计量系统1、石油树脂上料计量系统2、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上料计量系统3和抗氧化剂上料计量系统4内计量好的物料投放到第一共混物搅拌釜7内进行均混一定时间(第一共混物搅拌釜7为正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鸿绵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鸿绵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39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执行状态指示方法、装置及无人机
- 下一篇:松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