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开关阀的医用T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3465.6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蔡仕霞;林丽君;周春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3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1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开关 医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开关阀的医用T管。
背景技术
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术后,为引流胆汁、保持胆道通畅、避免胆汁外漏引起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常需要放置T管进行引流。腹腔镜术后T管放置时间一般为2个月,需多次胆道镜取石者甚至长达3~6个月,在此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将T管间断夹闭或持续夹闭。
但是,病人在带T管出院后会产生以下几点不便:
一、晚上睡觉不敢翻身怕压到或牵拉T管导致疼痛及睡眠差;
二、外出参加社交活动不知如何固定引流袋,增加患者心理压力;
三、可能因护理不当而出现意外脱管、逆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脱管、降低感染的带有开关阀的医用T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开关阀的医用T管,包括T管本体,T管本体上设置有控制病人体液流出的流通阀,T管本体的出口端设置有转接部,转接部可拆卸连接有中转接管,转接部外径不小于中转接管内径,中转接管与T管本体内部相通,还设置有盖住中转接管末端接口的端盖,端盖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还设置有防止端盖脱落的连接绳,端盖通过连接绳连接设置在中转接管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T管本体连接的中转接管一端为软性胶管,中转接管的另一端为硬质胶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端盖末端形状为圆球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流通阀为夹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带有开关阀的医用T管通过中转接管、端盖和流通阀的设置,在放置T管本体引流期间,打开流通阀和端盖以完成胆汁的引流操作,之后关闭流通阀并盖上端盖,并将T管本体和中转接管固定在腹壁上,便于患者活动,转接部的设置可保证T管本体和中转接管的密封性,且易于更换拆卸,连接绳的设置避免端盖脱落,减少了逆行感染的风险,保证医疗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带有开关阀的医用T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有开关阀的医用T管的转接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开关阀的医用T管,包括T管本体1,T管本体1上设置有控制病人体液流出的流通阀2,T管本体1的出口端设置有转接部11,转接部11可拆卸连接有中转接管3,转接部11外径不小于中转接管3内径,中转接管3与T管本体1内部相通,还设置有盖住中转接管3末端接口的端盖4,端盖4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还设置有防止端盖4脱落的连接绳41,端盖4通过连接绳41连接设置在中转接管3上。
通过中转接管3、端盖4和流通阀2的设置,在放置T管本体1引流期间,打开流通阀2和端盖4以完成胆汁的引流操作,之后关闭流通阀2并盖上端盖4,并将T管本体1和中转接管3固定在腹壁上,便于患者活动,转接部11的设置可保证T管本体1和中转接管3的密封性,且易于更换拆卸,连接绳41的设置避免端盖4脱落,减少了逆行感染的风险,保证医疗安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与T管本体1连接的中转接管3一端为软性胶管,这样便于跟T管本体1的转接部11对接,中转接管3的另一端为硬质胶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端盖4末端形状为圆球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光滑曲面形状,这样设置可避免端盖4划伤或刮伤患者皮肤,造成伤害。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流通阀2为夹子。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中医院,未经广东省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34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