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肌力测定用等速测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2647.1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2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肖金壮;赵帅;杨志方;王洪瑞;孙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22 | 分类号: | A61B5/2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12 | 代理人: | 苏艳肃 |
地址: | 07100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 等速 测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肌肉功能测试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肌力测定用等速测试仪。
背景技术
随着等速运动概念的提出及等速仪器的问世,等速肌肉测试和训练技术以及独特的功用和优点逐渐应用于矫形外科、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领域中,等速肌肉测试仪在临床应用和肌肉功能等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等速肌力运动是指运动速度恒定而阻力可变,运动速度预先在等速仪器上设定,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受试者用多大的力量收缩,肢体运动的速度都限制在预先设定的恒定速度,受试者肌肉张力增高或降低,则等速仪器的力矩输出相应地增加或降低,使肢体不能产生运动的加速度。申请号为2010101778144发明专利“颈椎屈伸力学肌群颈椎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公开了一种颈椎屈伸肌群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将测试装置固定于受试人员头部,让颈椎在多级恒定角速度状态下进行屈伸抗阻运动,在该运动中,测试装置采集反映颈椎屈伸交互集群力学特性指标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与正常人颈椎屈伸肌群值进行比较,以分析颈椎屈伸肌受损程度,但是该发明的测试方法是基于Biodex等速测试仪进行测试的,Biodex等速测试仪为连杆驱动,导致其测量范围有限,即只能对颈椎关节肌群进行测量,不能用于其他关节的肌群测量。现在市面上常用的等速测试系统都是采用连杆机构将测试部位与电机转子刚性相连,其代表性的测试仪为Cybex等速测试仪和Biodex测试仪,他们都包括肌力评估装置和与肌力评估装置电连接的用于带动肌肉群运动的测试主体,他们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仪器为连杆驱动,导致其测量范围有限,且只能测某一关节肌群;仪器相对较大,不同关节测量需要不同的连接机构,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肌力测定用等速测试仪,以解决现有的等速测试仪中存在的测量范围小、仪器体积大和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肌力测定用等速测试仪,包括肌力评估装置和与肌力评估装置电连接的用于带动肌肉群运动的测试主体,所述测试主体包括底座、电机、拉绳、导线轮和定滑轮;
在底座的顶面竖直设置有立柱,在所述立柱的一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机的电机固定架,在所述立柱的所述电机固定架安装侧的同侧或相对侧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定滑轮安装架,所述导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上,所述定滑轮安装在所述定滑轮安装架上,所述导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定滑轮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导线轮上,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在所述拉绳的绕过所述定滑轮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抓握的拉环。
所述导线轮采用皮带轮,所述导线轮通过键连接的形式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拉绳采用单根的轻质尼龙线。
所述电机采用伺服电机。
所述底座采用扁平状铁板。
本实用新型以电机作为等速肌力测试的动力源,利用电机的电流信号,实时检测电机输出转矩,用于测量人体关节肌力输出,省去了转矩传感器的独立安装,使装置更加简单化。在肌力评估装置中预先设定运动速度,在电机的输出轴安装导线轮,将轻质且弹性可忽略的拉绳一端固定在皮带轴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拉环相连同时作为测试肌力的输入端,使得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绳的柔性、定滑轮的多方向性以及力臂不变性等特性拓宽了肌力的测试范围,测试方向多样化。本实用新型中定滑轮可沿立柱上下移动,这样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测试者以及同一测试者不同测试高度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实施,既可测量规定方向人体某局部关节肌肉群的参数,又能测试几个肌肉群的协作后产生某一动作过程的肌肉参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方向较为灵活,能够测试多个方向的肌力参数,增大了测试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底座;3、导线轮;4、定滑轮; 5、拉绳;6、立柱;7、电机固定架;8、定滑轮安装架;9、拉环;10、滑轮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大学,未经河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2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