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沼气厌氧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1480.7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0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孙秀琴;孙凯;孙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弘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107;C12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沼气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反应设备,具体是一种沼气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作为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毋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水BOD 最高浓度可达数万mg/l,也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城市污水等。
厌氧反应器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膜法处理方法。废水在温度控制稳定后,经过提升泵将定量的废水送入设置在反应器底部的旋转式布水器。由于布水器设计顾及到反应器底部的每一个平方面上,能保证进水十分均匀的分布和废水上升流速的稳定均匀。废水在UASB底部的污泥床中与厌氧污泥接触,通过厌氧菌的生化分解作用将水中的部分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为甲烷和小分子有机物,并在水力作用下上升与悬浮污泥层的污泥进一步反应,这样能保证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出水的污染物浓度要求。
废水、沼气和附着气体的污泥在水力作用下上升到设置在反应器上部的水、沼气三相分离器。混合液首先在三相分离器下部的折板进行脱气和收集,气体被沼气收集管道收集到水封罐后高空排放或引燃。固液混合物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进行污泥和水的沉淀分离。废水通过溢流槽收集导出UASB系统,沉淀下来污泥通过折板斜坡回流到下部的污泥区,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接触吸附分解有机物,从而达到处理的目的。厌氧反应器设备主要有设备本体、旋转布水器、水封罐、三相分离器、厌氧生物菌载体及循环回流泵组成部分。在废水处理中,厌氧反应器的运行要求绝对的没有溶解氧,同时要求污泥能够处于流化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适宜温度,混合均匀,保持流动性的沼气厌氧反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沼气厌氧反应器,包括外壳、支腿和布水器;所述支腿固定在外壳的底部,在外壳的下方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竖直的转轴,转轴向上伸入到外壳内,在转轴上安装有搅拌叶;所述外壳内的底部安装有布水器,布水器上设置有若干个朝上的喷嘴,布水器上连通进水管,进水管的另外一端上连通有加热箱,加热箱上连通有补水管;所述外壳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一个水平的减速网,减速网的上方安装有三相分离器;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上方的外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溢流池,溢流池的内连通有回水管,回水管连通在加热箱内;所述外壳内竖直插入有进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内安装有电热丝或加热棒。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网的材质为不锈钢。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的下端位于减速网的下方,上端盖有密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网的下方外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显示屏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搅拌叶使污水混合均匀,保证污水的流动性,加热箱为内部提供适应的温度,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保证内部温度适宜;厌氧反应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反应效率;分离后的液体再次送入到内部使用,使净化后的水与污水混合,降低污水浓度;反应器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沼气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支腿,3-电机,4-减速器,5-转轴,6-搅拌叶, 7-布水器,8-加热箱,9-减速网,10-三相分离器,11-进料管,12- 溢流池,13-进水管,14-补水管,15-回水管,16-温度传感器,17- 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弘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弘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14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