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1429.6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0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邢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记华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13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内科 中药 药渣 榨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医内科开出的中药需要用水煎熬,在熬制后倒出药液,而余下的药渣及药渣中残留的药液往往一同倒掉,造成部分药液的浪费,直接影响了疗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现有技术中,榨取后的药液只能凭手感或品尝后,才能感觉药液适合饮用的温度,很不方便,药液的温度不容易掌握,容易放凉,也影响其药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它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压榨快速、操作方便、压榨效率高,又便于识别药液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包括杯体1、杯盖3,其结构特点是杯体1呈葫芦形,杯体1的上端一侧设有把手2,其另一侧通过硬弹簧4与带把手的杯盖3的一侧固定连接,杯体1的上部设有储药筒5,杯盖3的底面设有凸槽8,凸槽8的外壁与储药筒5的内壁相配合,杯体1的下部一侧设有出液口11,杯体1的底部为双层结构,底座内设有温度传感器、蜂鸣器、纽扣电池,底座的外表面设有温度显示屏9,蜂鸣指示灯10,温度显示屏9、蜂鸣指示灯10分别与底座内的温度传感器、蜂鸣器电连接。
其结构特点是储药筒5的底端设有漏孔6,储药筒5的上端设有提手7。
其结构特点是杯盖3与其底端的凸槽8扣合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2、能快速压榨药渣、操作简单、压榨效率高,药渣残留药液少,有效解决了药渣充分利用的问题。3、拆装方便、易于清洗,通过温度显示器能设定适合饮用的温度,设定蜂鸣器具有提醒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中储药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体,2-把手,3-杯盖,4-硬弹簧,5-储药筒,6-漏孔,7-提手,8-凸槽,9-温度显示屏,10-蜂鸣指示灯,11-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3,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的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的具体细节进行详述。一种中医内科用中药药渣榨取装置,包括杯体1、杯盖3,杯体1的形状呈葫芦形,杯体1的上端一侧设有把手2,其另一侧通过硬弹簧4与带把手的杯盖3的一侧固定连接,杯体1的上部设有储药筒5,储药筒5的底端设有漏孔6,储药筒5的上端设有提手7,提手7可折合放在储药筒5的边沿,杯盖3的底面设有凸槽8,凸槽8的外壁与储药筒5的内壁相配合,杯体1的下部一侧设有出液口11,杯体1的底部为双层结构,底座内设有温度传感器、蜂鸣器、纽扣电池,底座的外表面设有温度显示屏9,蜂鸣指示灯10,温度显示屏9、蜂鸣指示灯10分别与底座内的温度传感器、蜂鸣器电连接;杯盖3与其底端的凸槽8为扣合式连接。使用时,将带有药液的药渣倒入储药筒5,握住杯盖3的把手与杯体上的把手2进行压合,药液通过储药筒5底端的漏孔6流入杯体1内,通过温度显示屏9上的左右调节键设定好适合饮用的温度,一般在50度左右,达到设定的温度,蜂鸣器的指示灯10闪亮,就可饮用。使用后,将储药筒5提出来,然后把榨取后的药渣倒掉,清洗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能快速压榨药渣、操作简单、效率高,药渣残留药液少,有效解决了药渣充分利用的问题;拆装方便、易于清洗,通过温度显示器能设定适合饮用的温度,设定蜂鸣器具有提醒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记华,未经邢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1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药盒结构及包含所述结构的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高效包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