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园土壤翻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0986.6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1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朱仁欢;郑子成;张庆沛;赵俊涵;杨帅;左洪菊;李廷轩;余海英;何淑勤;张锡洲;王永东;刘涛;陈光登;吴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39/16 | 分类号: | A01B3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园 土壤 翻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耕作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园土壤翻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茶园管理的翻耕、除草作业环节还是沿用传统的钉耙、锄头等原始工具进行作业,没能实现机械化作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适应茶园翻耕、除草作业的翻耕装置,茶农仍然使用钉耙、锄头等传统工具进行翻耕,劳动强度特别大,一个壮劳力每天只能翻地0.5亩左右,锄草也只有1亩左右,这类繁重的农活不仅十分的辛苦,而且效率低下,没人愿意干。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茶园经营者每年用于茶园锄草、耕翻的费用不断增加,以四川省一些茶园为例,每个壮劳力的日工资为80-150元,每亩仅此就需支出200-300元,它已成为影响茶农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常规机械化的翻耕设备往往体积大、耗能多,不适宜于茶园的山地地势,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茶园翻耕仍使用钉耙、锄头等传统工具进行翻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花费成本高,而机械化的翻耕设备往往体积大、耗能多,不适宜于茶园的山地地势,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园土壤翻耕装置,通过设计一种微型的电动滚动耙,实现灵活作业,适应茶园的山地地势;同时通过设置深度和角度调节装置,能够根据土壤的阻力受力方向调整耙刀的深度和角度,因地制宜灵活调整,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茶园土壤翻耕装置,包括推杆、机架、转轴、传动齿轮、电机、耙刀、行走轮,所述推杆连接在机架的一侧,为高度为1-1.5m的1-2根平行的斜杆,末端设有把手,斜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使用时由人力推着推杆推动翻耕装置前进;机架为框架结构,承载所有部件的重量和支撑所有部件,通过连接杆固定电机,电机连接蓄电池或太阳能电池,不必连接电线供电,机架的底端设有2-4根平行的竖杆,竖杆底端可拆卸连接有行走轮;转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机架上,转轴一端或两端固定套接在1-2个传统齿轮内,通过传动齿轮和电机的驱动齿轮相连,由电机驱动驱动齿轮转动,动力通过传动齿轮传输到转轴,从而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固定套接在转盘的中心,转轴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转盘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耙刀固定座,耙刀固定座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封闭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转盘的圆周内凹槽上,另一端内部设有2-3层卡台,卡台的内接四边形的四角分别设有互相对称的卡口和限位块,所有卡台上的卡口分别位于平行对称的两条垂直线上;深度调节杆为圆柱形,顶部设有卡位柱,卡位柱与卡口间隙配合;深度调节杆上部与耙刀固定座间隙套接,深度调节杆的中部设有外螺纹,活动连接有卡位螺母,卡位螺母可拆卸卡接在耙刀固定座底部下方,通过将深度调节杆转动到卡口位于的直线上,上下滑动调整深度调节杆套接在耙刀固定座内的长度,从而调节耙刀的深度,然后再次水平旋转深度调节杆,使卡柱卡在卡台上,限位块用于定位旋转位置,便于后期与耙刀相连;深度调节杆底部设有竖直排布的两个连接孔,耙刀的刀把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上均匀设有若干固定孔,各固定孔间距离与两个连接孔间距离相等,固定孔和连接孔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可以通过弧形结构调整耙刀的角度,耙刀的刀头固定连接在刀把上。
进一步的,竖杆底端通过弹簧可拆卸的连接有行走轮,起到防震作用,适应于山地作业。
进一步的,推杆的把手处套接有橡胶防滑套,防止手部打滑,翻耕装置拖把导致事故。
进一步的,茶园土壤翻耕装置外设有防锈壳,壳体下端开口,内部罩接有推杆、机架、转轴、传动齿轮、电机、耙刀,防止生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推杆、机架、转轴、传动齿轮、电机、耙刀外镀有防锈层,防止生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深度调节杆上标有刻度,便于掌控深度调节。
进一步的,转盘的圆周上均匀设有4-8个耙刀固定座。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使用前,首先根据茶园的地形确定耙刀的深度和角度,调节深度调节杆的深度(通过将深度调节杆转动到卡口位于的直线上,上下滑动调整深度调节杆套接在耙刀固定座内的长度,然后再次水平旋转深度调节杆,使卡柱卡在卡台上,限位块用于定位旋转位置,便于后期与耙刀相连)和耙刀刀柄的角度(通过转动耙刀刀柄,连接合适弧度上的固定孔),然后开启电机,转盘开始翻耕,操作人员同时推着推杆向前进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具有深度调节杆和弧形耙刀刀柄,可以根据土壤的阻力受力方向调整耙刀的深度和角度,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灵活调整,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0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