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人孔盖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0693.8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7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汪大高;季平;王燕;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福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10 | 分类号: | B65D9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人孔盖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罐车上的一种新型人孔盖总成。
背景技术
人孔盖常用于装载液体、粉体、颗粒物料的槽罐车上,在检修、取样、测量时,作为供人员进出或操作的通道。人孔盖一般由圆筒座和盖体组成,圆筒座上设有多个压紧把手,通过操作压紧把手可以对盖体进行压紧或松开,从而实现盖体的开合动作。压紧把手由多个活动关节组成,现有产品中的活动关节设置方式不够合理,部分结构在压紧盖体后受力较大,容易出现断裂现象,因此现时的人孔盖总成工作可靠性并不高,需要经常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的新型人孔盖总成。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人孔盖总成,包括用于与罐体连接的圆筒座以及设于圆筒座上方开口处的盖体,盖体通过设于边缘的第三销轴与圆筒座铰接,圆筒座的外侧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可活动压紧于盖体上以使盖体密封的压紧把手,所述压紧把手包括凸块、第一销轴、支架、螺栓、第二销轴以及把手杆,所述凸块固定于圆筒座的外侧,第一销轴串接于凸块上,支架为U形结构,其相对的两活动端分别轴接于第一销轴的两端上,支架的中部设有螺孔,把手杆的一端设有相对的夹板,第二销轴串接于两个夹板之间,螺栓穿过第二销轴后螺接于支架的螺孔内,所述盖体的边缘相对销轴的位置处设有向外突出的拉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盖体包括置于中间的铝合金板以及分别依次设于铝合金板上下两侧的热熔胶层和塑料层。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下侧塑料层的表面边缘通过增厚的方式形成有两圈分别用来紧贴于圆筒座上方开口内外两侧的密封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下侧塑料层的表面中部通过增厚的方式形成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至少两圈与盖体同心的周向加强筋,最内圈的周向加强筋外侧设有若干均匀向外延伸的径向加强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压紧把手上设有保险扣件,保险扣件包括压杆以及两个从压杆两侧弯曲后向下延伸的连接端,连接端上设有腰形连接框,保险扣件通过腰形连接框扣接在第一销轴两侧的最外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紧把手采用环环相扣的方式实现连接,与现有产品分别将两个销轴串接于螺栓上下两端的结构相比,压紧把手的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强度增加,各个部分之间连接可靠,工作寿命长;所设置的拉环可以方便地供工作人员对盖体进行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盖体的仰视图;
图3为盖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紧把手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说明:1-圆筒座,2-盖体,3-第三销轴,4-拉环,5-压紧把手,6-保险扣件,21-铝合金板,22-热熔胶层,23-塑料层,24-密封条,25-加强筋,51-凸块,52-第一销轴,53-支架,54-螺栓,55-第二销轴,56-把手杆,61-压杆,62-连接端,63-腰形连接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人孔盖总成主要由圆筒座1和盖体2两部分组成。盖体2设于圆筒座1上方开口处,圆筒座1的下端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罐体连接固定。盖体2通过设于边缘的第三销轴3与圆筒座1铰接,圆筒座1上对应设有供销轴3铰接的连接架,利用上述结构盖体2可以相对圆筒座1实现开合动作。另外,为了便于对盖体2进行开合操作,盖体2的边缘相对销轴的位置处优选设有向外突出的拉环4,此拉环4可以供人们手握以将盖体2提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福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福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0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OLED显示面板以及OLED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