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赶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0543.7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9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杜俊玮;蔡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水利工程集运鱼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赶鱼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环保部门要求水电水利工程必须承担建设和运行造成的对鱼类影响的责任,采取修建升鱼机和集运鱼系统等补救措施。
赶鱼系统是集运鱼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集运鱼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便可靠的赶鱼系统是集运鱼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置简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在水上水下均能可靠运行的赶鱼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赶鱼系统,包括设置在鱼道顶部的移动小车和引导移动小车移动的轨道,移动小车上固定有赶鱼栅轨道,赶鱼栅装设于移动小车上的赶鱼栅轨道内,并能沿赶鱼栅轨道上下移动,驱动装置通过卷绕钢丝绳带动移动小车沿着轨道左右移动,控制箱通过信号电缆与控制中心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卷扬装置、导向轮装置和钢丝绳。
所述卷扬装置能双方向驱动钢丝绳,钢丝绳上设有钢丝绳张紧装置,张紧装置为带有弹性装置的滑轮装置,用于张紧钢丝绳,防止钢丝绳脱槽。
所述赶鱼栅轨道包括L形轨道和直轨,L形轨道拐角处采用圆弧过渡,沿L形轨道一边平行设置一段直轨,直轨沿着移动小车水平移动方向设置,赶鱼栅与鱼池尺寸相匹配,赶鱼栅分节制作,每节有足够的刚度和各自的行走轮,各节之间采用铰接连接,能相对转动,赶鱼栅顶部一对行走轮安装于直轨中,其余行走轮安装于L形轨道中,在直轨的两顶端设置有传递驱动力和防止赶鱼栅顶部一对行走轮脱轨的移动限位装置,驱动装置双方向驱动的钢丝绳与位于直轨中的赶鱼栅顶部相连。
所述赶鱼栅运行所需驱动力小于移动小车运行的阻力。
上述赶鱼系统的赶鱼方法,利用一套驱动装置实现赶鱼系统赶鱼栅的升降和移动小车的行走;当所述赶鱼系统赶鱼时,驱动装置正向运转,赶鱼栅先下降至工作位置,然后移动小车携带赶鱼栅一起移动实现赶鱼;当所述赶鱼系统回位时,驱动装置反向运转,赶鱼栅先升起至水平位置,然后移动小车携带赶鱼栅一起移动回位。
所述赶鱼系统的运行符合赶鱼的工艺顺序要求,当系统赶鱼时,赶鱼栅先下降,然后随小车一起移动实现赶鱼;当系统回位时,赶鱼栅先收起,然后随小车一起移动实现回位;系统运行的任务是每一运行周期将一定数量的鱼类朝着一个方向驱赶。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驱动装置可双方向驱动钢丝绳,所述驱动装置双方向驱动的钢丝绳均连接于所述赶鱼栅顶部,所述赶鱼栅运行所需驱动力小于所述移动小车运行的阻力;
S2,所述驱动装置正向运转时,牵引力传至所述赶鱼栅,由于所述赶鱼栅运动所需驱动力小于所述移动小车运行阻力,因此所述赶鱼栅先行运动,沿轨道下降至工作位置,所述赶鱼栅顶部与所述移动小车限位装置接触,将驱动力传至所述移动小车,驱动装置继续正向运转,从而驱动所述移动小车携带所述赶鱼栅一起移动;
S3,所述驱动装置反向运转时,牵引力传至所述赶鱼栅,由于所述赶鱼栅运动所需驱动力小于所述移动小车运行阻力,因此所述赶鱼栅先行运动,沿轨道上升至水平位置,所述赶鱼栅顶部与所述移动小车限位装置接触,将驱动力传至所述移动小车,驱动装置继续反向运转,从而驱动所述移动小车携带所述赶鱼栅一起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赶鱼系统可布置在水上或水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一套驱动装置即可实现系统中赶鱼栅和移动小车的运行,操作简单、方便;纯机械原理实现赶鱼工艺要求,安全性好,可靠度高。可广泛用于水利工程、水电工程等的集运鱼系统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赶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赶鱼系统赶鱼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赶鱼系统回位状态。
其中:1---移动小车;2---L形轨道;3---直轨;4---赶鱼栅;5---卷扬装置;6---导向轮装置;7---张紧装置;8---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05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