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塞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0521.0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8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德;梁宏建;李岩;李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H05K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防水塞与孔配合形成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许多需要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电子设备而言,需要设置完备的防水结构以抵御水分的渗入,特别是对于外壳上有孔的设备,防水结构更必不可少,目前对于孔的密封多数是采用防水塞,即将符合孔形状的防水塞塞入孔内,通过防水塞进行封堵,然而仅凭防水塞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难以形成可靠的连接,故防水塞与设备外壳之间通常还设有连接结构,现有技术中连接结构通常为卡扣,防水塞在塞入的过程中卡扣扣接在孔壁上,然而此种方式存在缺陷:卡扣扣接后会发生变形,如果卡扣尺寸设计不合理将会出现密封失效的问题,影响设备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塞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水塞密封结构,包括设备外壳与防水塞,防水塞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的弹性密封部,以及独立于弹性密封部的扣接部,设备外壳上对应弹性密封部与扣接部分别设有第一孔与第二孔,弹性密封部过盈插接在第一孔内,扣接部扣接在第二孔的孔壁上,并在扣接处形成密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扣接部包括自基板上伸出的连接柱,以及设于连接柱上的锥形的插接部,连接柱的长度小于第二孔的孔壁厚度,插接部沿插入方向逐步缩小,且其最大端大于第二孔的直径,以使第二孔的孔壁卡在插接部与基板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弹性密封部包括矩形的凸台。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凸台的侧壁上沿周向设有突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凸台的侧壁上沿插入方向设有多圈突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凸台的顶壁上设有减轻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一孔在区别于弹性密封部插入方向的另一侧设有插接座,弹性密封部插接在插接座内,与插接座的侧壁过盈配合以形成密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防水塞由硅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将防水塞的卡扣结构和防水结构分离,防水结构只需起到防水的目的,无需承担连接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因卡扣结构发生变形而出现密封失效的问题,有助于增加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塞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备外壳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防水塞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防水塞包括基板110,设于基板110上的弹性密封部120,以及独立于弹性密封部120的扣接部130,具体是弹性密封部120位于基板110的主体结构上,扣接部130独立连接在基板110的主体结构的一侧。
弹性密封部12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一矩形的凸台,该凸台侧壁上沿周向设有突起121,该突起用于与下述的插接座配合形成密封。优选的,凸台的侧壁上沿插入方向设有多圈突起121以进一步强化密封能力。
此外,凸台的顶壁上设有减轻槽122,便于凸台的变形与快速复原。
扣接部130包括自基板上伸出的连接柱131,以及设于连接柱131上的锥形的插接部132,插接部132沿插入方向逐步缩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0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