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9088.9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1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华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058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产品,以锂为负极,以石墨等材料为正极。产品中不包含锂离子以及其它容易燃烧的金属。安全性能好,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充满电,循环7500次后几乎无衰减,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二次电池。由于锂离子电池中利用锂离子携带电荷,而锂离子比锂离子要大的多,因此锂离子电池对其负极材料的结构要求较高,现有结构很难完全满足锂离子电池的需求,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降低电池的供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大电流输出,提高了锂离子电池供电效率的锂离子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两端设有正极端盖和负极端盖,正极端盖、负极端盖覆盖圆柱体两端的端口,壳体的中间设有电池的电池芯轴,电池芯轴的外围环绕有锂电池电芯卷绕体,锂电池电芯卷绕体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织造膜,正极端盖的中间设有正极极柱,负极端盖中间设有负极极柱,正极端盖与电池芯轴之间的空间内设有正极集流板,正极集流板通过正极极耳与正极端盖相连接,负极端盖与电池芯轴之间的空间内设有负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通过负极极耳与所述负极端盖相连接,圆柱体壳体位于所述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的位置处设有凹槽,凹槽围绕所述圆柱体一周,凹槽的槽深度在0.5-3mm之间,槽宽度在1.2mm-4.5mm之间。
进一步,所述槽深度为1.8mm,槽宽度为2.5mm;
进一步,所述极集流板与负极极耳相接触的一面设有绝缘垫;
进一步,所述壳体与电池正极端盖、负极端盖之间采用激光焊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两端设置凹槽,凹槽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不是为了简单的封口,而是用凹槽的内凹部分有效的固定电池内部的锂电池电芯卷绕体,采用两端凹槽的铝合金壳体结构,可有效固定内部电芯卷绕提,增加电池内部空间,通过减少绝缘片的填充,提高电解液的注液量,减少封口时激光焊接的高温对锂电池电芯卷绕体的织造膜的损坏的风险,减少电池内部内压,增加电池的安全性,有利于集流板和输出极柱之间的极耳的连接,从而有利于大电流输出,提高了锂离子电池供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锂电池电芯卷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锂离子电池安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为:1-壳体、2-锂电池电芯卷绕体、3-电池芯轴、4-负极集流板、5-凹槽、6-负极盖子、7-负极端柱、8-负极极耳、9-绝缘片、10-正极极耳、11-正极极柱、12-铜丸、13-正极盖子、14-正极集流板、15-织造膜、16-负极片、17-正极片、18-螺母、19-铜连接片、100-锂离子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华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华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9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