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补水溢流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7111.0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4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兴;董仁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24 | 分类号: | E03C1/2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补水 溢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补水溢流帽。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水阀的溢流结构,大多直接通过溢流管直接溢流,或者使在溢流管的管口处增加一个起固定补水管作用的溢流帽,该溢流管在处于溢流状态时无实质的导流或加快溢流的作用,容易产生漩涡,溢流能力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补水溢流帽,不但可固定补水管,还可提升排水阀的溢流能力,以提升产品的安全系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补水溢流帽,包括一筒状溢流帽本体,所述溢流帽本体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径向呈S形的挡流板,所述挡流板上部高出溢流帽本体上端部,所述挡流板临近侧壁的一处设置有用于安插补水管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挡流板上端部呈外高内低的曲线形,所述挡流板高出溢流帽本体上端部0-20mm,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挡流板最低处。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卡紧补水管的筋条。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底部设置有限制补水管向下轴向移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一位于安装孔下方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通过多根连杆固定在安装孔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帽本体上端部与挡流板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外端面呈曲线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用此结构的产品,不但可固定补水管,还可提升排水阀的溢流能力,消除旋涡,以提升产品的安全系数;
2、安装便捷,降低对用户的专业知识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底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构造示意图。
图中:1-溢流帽本体,2-挡流板,3-安装孔,31-筋条,4-加强筋,5-环形板,51-连杆,6-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带补水溢流帽,包括一筒状溢流帽本体1,所述溢流帽本体1内侧壁上端设置有径向呈S形的挡流板2,所述挡流板上部高出溢流帽本体上端部,所述挡流板临近侧壁的一处设置有用于安插补水管的安装孔3。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流板2上端部呈外高内低的曲线形,所述挡流板高出溢流帽本体上端部0-20mm,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挡流板最低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3内侧壁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卡紧补水管的筋条31。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3底部设置有限制补水管向下轴向移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一位于安装孔下方的环形板5,所述环形板通过多根连杆51固定在安装孔下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帽本体上端部与挡流板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外端面呈曲线状。
将溢流帽本体安装在溢流管上即可。
挡流板径向呈两爪类似S形,使水流到了挡流板后又有一定的缓冲回流后,在重力作用下再竖直下流;轴向形状高度高出溢流管高度0~20mm并呈曲线形分布,对水流进行引流避免涡流的产生,以减小空气对水流的影响,以充分利用溢流管的过水面积,从而提升溢流能力。
安装孔增加补水管限位机构及孔内设置若干筋条,以便筋条扎进补水管确保补水管牢固的固定在溢流帽上。
在零件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曲线凸起加强筋破坏漩涡的产生条件(避免溢流帽本体侧壁上端部产生涡流),空气无法进入溢流管,使水流更稳定,具有更高的流速,充分利用了溢流管的过水面积, 提升产品的溢流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7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