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柿饼烘干监控系统及柿饼烘干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6090.0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3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烈平;马航;朱金萍;李梦;陈馨怡;樊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12/08 | 分类号: | A23N12/08;A23L19/00;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541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柿饼 烘干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柿饼烘干监控系统及柿饼烘干房。
背景技术
柿饼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美食,食之香甜可口并且营养丰富。柿饼富含果糖、葡萄糖、锰、钙、维生素等,颇具医疗保健作用,是养生食品中的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采用自然烘干加工柿饼效率低,易受天气因素影响且制作出的柿饼容易霉变;采用现有机器烘干的柿饼,加工过程粗糙,没有精量化监控使产出柿饼品质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柿饼烘干监控系统,用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柿饼烘干房,用以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柿饼烘干监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称重传感器、制热器以及制冷装置,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制热器以及制冷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感知柿饼重量并将感知的重量信息传递至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到所述重量信息后,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制热器及所述制冷装置,用以改变所述制热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制冷装置的工作状态以使柿饼处于一预设温度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柿饼烘干房,柿饼烘干监控系统安装所述柿饼烘干房内,所述柿饼烘干监控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称重传感器、制热器以及制冷装置,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制热器以及制冷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感知柿饼重量并将感知的重量信息传递至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到所述重量信息后,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制热器及所述制冷装置,用以改变所述制热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制冷装置的工作状态以使柿饼处于一预设温度范围内。所述柿饼烘干房包括监控室及干燥室,所述PLC上位机及PLC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监控室,所述制热器、称重传感器及制冷装置安装于所述干燥室。
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柿饼烘干监控系统及柿饼烘干房,所述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称重传感器、制热器以及制冷装置,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制热器以及制冷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感知柿饼重量并将感知的重量信息传递至所述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到所述重量信息后,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制热器及所述制冷装置,用以改变所述制热器的工作状态和所述制冷装置的工作状态以使柿饼处于一预设温度范围内。可精量化监控柿饼烘干的过程,保障产出柿饼的品质,且柿饼制作过程自动化实现,提高产量,节约人力成本。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柿饼烘干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柿饼烘干监控系统中的干燥台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示出的承台板II-II的截面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柿饼烘干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标:100-柿饼烘干监控系统;101-称重传感器;102-制热器;103-制冷装置;104-温度传感器;105-报警器;106-干燥台;107-捏饼器;108-PLC控制器;109-PLC上位机;20-承台板;30-承台体;40-凹槽;41-侧壁;42-安装孔;1071-弹性推块;200-柿饼烘干监控系统;201-称重传感器;202-制热器;203-制冷装置;204-温度传感器;205-报警器;208-PLC控制器;209-PLC上位机;2091-显示屏;2092-GRM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60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速马达积木
- 下一篇:一种脂溶性成分的亚临界注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