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壁挂式取暖器及壁画取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6033.2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向联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壁挂式 取暖器 壁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取暖器及壁画取暖器。
背景技术
如今,在寒冷的冬日,很多人都采用电热取暖器来提升屋内的温度,以提高身体的舒适度。
然而,目前的电热取暖器都是正面发热,将热量直接辐射出来;这种单面发热的取暖器通常为达到取暖效果,表面的温度都过高,存在烫伤的危险,并且很难达到主供暖的效果。而且,现有的电热取暖器不够美观,且作用单一。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热取暖器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挂式取暖器及壁画取暖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取暖器表面温度过高,容易烫伤使用者,以及作用单一不够美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壁挂式取暖器包括:发热面板、发热板和背板。
其中,所述背板为凹槽状结构;所述背板的上槽壁和下槽壁上均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发热面板与所述背板的槽壁上沿固定连接,所述发热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凹槽内;所述背板的槽底与所述发热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发热板与所述发热面板之间也存在间隙;所述发热板和所述发热面板均与电源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凹槽内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与用户终端连接;所述控制盒还电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背板的左槽壁或右槽壁上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为矩形凹槽状结构;所述发热板、所述发热面板均与所述背板的槽底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面板的外围设置有矩形框架,所述发热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内;所述矩形框架与所述背板的槽壁上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与所述背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板与所述背板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多个钣金件;多个所述钣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背板的槽底和所述发热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面板的背面贴合设置有多根压条;多根所述压条均与所述发热面板固定连接;多根所述压条的两端还均与所述矩形框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板与所述钣金件之间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背板的槽底与所述钣金件之间焊接固定。
所述压条与所述矩形框架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压条与所述发热面板之间通过耐高温结构胶粘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上固定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用于将所述壁挂式取暖器挂在墙壁上。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壁画取暖器,包括上述壁挂式取暖器,还包括壁画;
其中,所述壁画固定设置在所述壁挂式取暖器中发热面板的外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壁挂式取暖器及壁画取暖器,分析其主要结构可知:壁挂式取暖器主要由发热面板、发热板和凹槽状的背板组成;壁画取暖器主要由上述壁挂式取暖器以及固定在发热面板表面的壁画组成。
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可知:发热面板铺设在背板的槽壁上沿,并与背板固定连接,形成空腔结构;发热板固定在上述空腔内;发热板与背板凹槽的槽底具有间隙,且发热板与发热面板之间也存在间隙;发热板和发热面板还均与电源电连接;壁画与发热面板贴合固定。
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壁挂式取暖器中,背板设置为凹槽结构,可以将发热板放置在其凹槽内,配合开设在背板上槽壁和下槽壁上的散热孔,使得发热板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孔散发到室内;其中,因背板上的散热孔开设在上槽壁和下槽壁上,使得在背板的凹槽内形成自然空气对流,加速背板内的空气流动;进而,使得发热板所散发的热量由对流空气带动迅速扩散到室内,为房间供暖。因在背板的槽沿上固定有发热面板,使得发热板被置于由发热面板和凹槽状背板形成的空腔内,即没有裸露在外面,使用者不会接触到发热板;故为了使房间内的温度达到令人舒适的程度,发挥发热板的主供暖作用,可将发热板的温度调的高一些,以达到供暖目的。此外,为了保证发热板散发的热量扩散到房间的速度,将发热板的背面与背板的槽底间隔设置,并将发热板的前面与发热面板间隔设置;这还能有效防止发热板向发热面板传递太多的热量,而导致发热面板温度过高的问题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白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6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通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