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涡轮双吸曝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5989.0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1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汪海;谭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双吸曝气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涡轮双吸曝气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其中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是两大最难解决的难题,因此近十多年全国各地都在建设各种污水处理厂以保护我国的水资源环境,在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设备是曝气设备。 目前该工艺中所采用的曝气设备有倒伞型曝气机,转刷曝气机,转碟曝气机等,这些设备体积庞大,需要很多辅助的配件或装置,占地面积大,且现有的所有曝气机均需大型的减速机,设备造价高和维修工作量大等不足。 近年来也有部分生产厂家为减小曝气机的噪音,研究开发了水下曝气机,将曝气单元和电机均置于水下。 但这种水下曝气机需要配备鼓风进风设备才能进行曝气,电机故障多,寿命较短,且维修困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导致设备的体积及投入成本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气效果佳,工作效率高,氧溶解浓度高,无需配备鼓风进风设备的双涡轮双吸曝气机。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涡轮双吸曝气机,包括位于水面上的驱动电机以及位于水面下的曝气室,所述驱动电机与曝气室之间通过法兰杆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为空心轴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电机轴沿法兰杆中心延伸至曝气室内;所述曝气室通过隔板隔成位于隔板上部的送水腔及位于隔板下部的送气腔,所述送水腔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送水腔内设有与电机轴相连的送水涡轮;所述送气腔内设有送气涡轮,所述送气涡轮位于驱动电机电机轴的端部;所述送水腔外壁均布设置若干出水管,所述送气腔外壁设有与出水管等数设置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延伸至出水管内。
上述结构中,通过驱动电机同时驱动位于水下的送水涡轮及送气涡轮,使送水涡轮将水从送气腔上部吸入再由出水管排出,同时送气涡轮在转动时使送气涡轮中心产生负压,使空气从电机轴中心吸入并从曝气管排向出水管内实现曝气,送水腔位于搁板上方,使进水口远离水底,有效避免吸入水底大颗粒杂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轴中部空心呈对通结构,所述电机轴一端与水面上的大气相通另一端与位于水面下的送气腔相通。
上述结构中,中心呈对通的电机轴可使电机轴成为空气的吸入通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管内设有喉口,所述出水管出口呈喇叭状设置。
上述结构中,喉口设置可增加喉口处水的流速,使其在喉口处产生负压区,所述出水管出口喇叭状设置可提高水气混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曝气管从喉口中心穿过,所述喉口内径略大于曝气管外径,所述曝气管管口位于喉口朝向出水管出口的一侧。
上述结构中,曝气管在送气涡轮的增压下使气体供给量加大,结合喉管产生的负压区使水气混合更为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无需配备专用的供气设备,通过双涡轮设置一方面增加空气的导入流量,进气量大,另一方面结合喉口产生的负压效应,曝气效率高,混合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驱动电机;11-电机轴;20-曝气室;21-隔板;22-送水腔;221-进水口;222-送水涡轮;23-送气腔;231-送气涡轮;24-出水管;241-喉口;242-出口;25-曝气管;30-法兰杆;a-负压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涡轮双吸曝气机,包括位于水面上的驱动电机10以及位于水面下的曝气室20,所述驱动电机10与曝气室20之间通过法兰杆30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为空心轴电机,所述驱动电机10的电机轴11沿法兰杆30中心延伸至曝气室20内;所述曝气室20通过隔板21隔成位于隔板21上部的送水腔22及位于隔板21下部的送气腔23,所述送水腔22上部设有进水口221,所述送水腔22内设有与电机轴11相连的送水涡轮222;所述送气腔23内设有送气涡轮231,所述送气涡轮231位于驱动电机10的电机轴11的端部;所述送水腔22外壁均布设置若干出水管24,所述送气腔23外壁设有与出水管24等数设置的曝气管25,所述曝气管25延伸至出水管2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澳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59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