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管线沉降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4342.6 | 申请日: | 2017-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9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范玉明;洪昌地;赵亮;李伟;杨刘柱;徐君;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管线 沉降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降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管线沉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管线是城市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下工程施工,基坑开挖和建筑物建造过程中一旦因变形受到破坏,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为确保地下管线的运行安全及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区附近的埋设管线进行变形监测,以有效指导施工、控制施工速度,确保施工及管线的正常运转,避免事故发生。目前常用的地下管线沉降监测方法,一种为间接法,将道钉布设在距离地下管线约2-5m的范围内的土体中,通过监测土体的侧向位移及沉降或隆起而达到对管线监测的目的,该方法的缺点是监测点与管线分离,两者沉降不可能完全同步,获取的信息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地下管线沉降监测装置,通过将沉降观测杆与地下管线紧密连接,从而使沉降观测杆的沉降与地下管线保持一致,同时避免沉降杆受到四周土体作用力的影响,保证获取的管线沉降信息准确。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地下管线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至少包括抱箍、沉降观测杆和隔离套管,所述沉降观测杆刚性连接在所述抱箍的上方,所述隔离套管套装在所述沉降观测杆的外围,所述抱箍的形状、大小与地下管线的形状、大小相吻合适配,所述抱箍至少卡抱所述地下管线一半的外轮廓区域。
在所述抱箍的末端设置有橡胶垫层。
在所述沉降观测杆顶端周围设置有保护窨井,所述保护窨井的井底预留有孔洞,所述沉降观测杆穿过所述孔洞。
所述保护窨井为预制窨井,所述预制窨井装配在所述沉降观测杆周围。
在所述保护窨井的顶部安装有窨井盖,所述窨井盖与地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沉降观测杆的沉降与管线沉降一致,可获得准确的管线沉降信息;沉降观测杆优选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制成,可减小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沉降观测杆自身变形产生的影响,同时采用隔离套管设计,可有效减小回填土对沉降观测杆的影响,使获得的管线沉降信息更加可靠;在装置安装时,不必挖出整个管线断面,可通过外力轻松完成抱箍与管线的卡箍,同时可在抱箍端部设置橡胶垫片,使卡箍与管线固定更加牢固;可以对沉降观测杆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不影响原地面功能,可以行车,临时堆料;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且可回收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7分别表示为:抱箍1、沉降观测杆2、隔离套管3、橡胶垫层4、地下管线5、保护窨井6、窨井盖7。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地下管线5埋设在地面以下,本实施例中的沉降监测装置的作用在于对地下管线5的沉降进行监测。
如图1和图2所示,沉降监测装置起到监测作用的部分包括抱箍1、沉降观测杆2和隔离套管3,其中沉降观测杆2刚性连接在抱箍1的上部,抱箍1的开口向下且该开口的大小、形状与地下管线5的外轮廓大小、形状相吻合适配,抱箍1至少卡抱地下管线5一半的外轮廓区域。如图1所示,当地下管线5为圆形管线时,抱箍1呈圆弧状,其圆弧半径略大于地下管线5的半径,且圆弧大于半圆,从而使得抱箍1至少卡抱地下管线5一般的外轮廓区域。这样一来,沉降观测杆2通过抱箍1与地下管线5紧密连接,地下管线5的沉降可通过抱箍1传递到沉降观测杆2上,通过对沉降观测杆2的顶端进行测量便可获得准确的地下管线5的沉降信息。如图1所示,隔离套管3套装在沉降观测杆2的外部,以将沉降观测杆2与其四周的土体隔离,从而避免四周土体的侧向作用力或沉降对沉降观测杆2产生作用使其发生偏斜或额外的沉降,导致地下管线5的沉降信息获取不准确。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抱箍1的两侧末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橡胶垫层4,当抱箍1卡抱在地下管线5上时,橡胶垫层4位于抱箍1与地下管线5之间,以缓冲抱箍1的卡紧力,避免卡紧力对地下管线5产生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4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轴存储方法及其存储柜
- 下一篇:条码水准尺尺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