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风筒、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和手持式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1701.2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9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小泉;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格润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A47L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程东辉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 龙卷 风尘 分离 结构 手持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筒,采用该旋风筒的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以及采用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持吸尘器一般为左右同时出风,用户在使用时总有一侧出风对着用户,这样就导致噪音直接传递出来,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或者为固定单侧出风,通常假设右手使用用户较多,所以安排为右出风,这样右手用户会感觉噪音较低。但如果是左手用户,则噪音更大,用户体验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旋风筒、采用该旋风筒的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以及采用这种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其能够提高吸尘器的灰尘分离效率,而且占用最小的尘杯内部空间,以提高尘杯的储灰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包括尘杯和收容于该尘杯内的旋风筒,所述尘杯包括位于其底部的集尘腔和位于其顶部的出风口,所述旋风筒包括形成于其内部、且与所述集尘腔和所述出风口分别密封连通的旋风腔;
所述旋风筒还包括:
形成于该旋风筒外壁上且延伸至旋风筒内部的第一导风弧面,该第一导风弧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垂直布置;
形成于该旋风筒内壁上且延伸至旋风筒外部的第二导风弧面,第二导风弧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平行布置,以及
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弧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弧面之间的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还包括:
收容于所述尘杯内且位于所述旋风筒外围的一级旋风锥,以及
收容于所述旋风筒内的二级旋风锥;
所述一级旋风锥上开设有正对着上述第一导风弧面的导风孔,所述二级旋风锥密封连通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旋风腔之间。
所述二级旋风锥为自所述出风口处向下延伸的圆筒状结构,并且所述尘杯、一级旋风锥、旋风筒和二级旋风锥同轴布置。
并且所述通风孔的一部分孔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弧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弧面上。
所述第一导风弧面具有靠近所述通风孔的上端部和远离所述通风孔的下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导风弧面的上端部与垂直于所述旋风筒中轴线的一平面相切布置。
所述第二导风弧面具有靠近所述通风孔的外端部和远离所述通风孔的内端部,并且所述第二导风弧面的外端部与同轴布置于所述旋风筒中轴线外的一圆柱面相切布置。
所述通风孔的一径向截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一导风弧面、第二导风弧面和通风孔均分别设置有N个,N≥3,并且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一种旋风筒,包括:
包括形成于其内部的旋风腔;
形成于该旋风筒外壁上且延伸至旋风筒内部的第一导风弧面,该第一导风弧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垂直布置;
形成于该旋风筒内壁上且延伸至旋风筒外部的第二导风弧面,第二导风弧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平行布置;以及
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弧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弧面之间的通风孔。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上述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旋风筒的结构进行巧妙改造,利用两次导向弧面将一级旋风的气流进行导向直接相切进入二级旋风机构中,利用一级和二级原本之间的间隙形成风道,使一级旋风机构的气流直接进入二级旋风机构,无须增加额外的风道结构,从而确保使用尘杯的空间最小,而且灰尘分离效果优。同时,可以减少产品零件的数量,简化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实心粗线箭头表示风流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实心粗线箭头表示风流方向;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风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风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尘杯,101-集尘腔,102-出风口,103-尘杯底盖,2-旋风筒,201-旋风腔,202-第一导风弧面,203-第二导风弧面,204-通风孔,3-导风筒,4-过滤棉,5-一级旋风锥,6-二级旋风锥。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格润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格润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1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