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0961.8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2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杨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蕾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B1/31;A61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8008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进行相应的治疗;通过此种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慢行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克隆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的治疗均是通过灌肠的方法进行;现有技术中灌肠方法是通过器械经肛门进入到直肠,而由于现有技术中器械结构的限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确定病处,且需要通过辅助器械进行病处的确认后在通过器械插入直肠,而在药物置于患处时不能够快速的定位患处,使得操作周期增加,造成使患者痛苦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灌肠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灌肠用器械结构的限制造成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快速定位患处,造成患者痛苦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灌肠装置,包括:
用于插入到患者直肠内的管体;包括调整腔、导气腔和导液腔;导气腔和导液腔围绕调整腔设置;
导液头,设置在管体一端,并与导液腔连通;
观察头,设置在导液头一端,并穿过导液头与调整腔连通;
第一调整装置,一端穿过调整腔与导液头连接,且另一端至于管体外;
第二调整装置,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调整装置和导液头与观察头连接,且另一端置于第一调整装置外;
膨胀体,设置在管体接近导液头处的凹槽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获取管体插入长度的刻度,设置在管体的外表面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用于限制第一调整装置位置的第一导向套,设置在调整腔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用于限制第二调整装置位置的第二导向套,设置在第一调整装置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液头包括:
调整头,设置在管体一端;
若干导液孔,设置在调整头上,并通过调整头与导液腔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观察头包括:
旋转体,设置在导液头一端;
观察装置,设置在旋转体上。
优选的,观察装置为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管体插入到直肠内,并在插入的过程中通过第二调整装置调整观察头的角度获取患处位置,在获取患处位置后通过第一调整装置调整导液头的角度,进而当导液头到达患处后进行药液释放,进而使药液置于患处,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膨胀体限制管体的位置,进而能够快速的定位患处,并快速的调整药液的释放位置,在缩短操作周期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灌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灌肠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灌肠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管体;11、调整腔;12、导气腔;13、导液腔;2、导液头;21、调整头;22、导液孔;3、观察头;31、旋转体;32、观察装置;4、第一调整装置;5、第二调整装置;6、膨胀体;7、刻度;8、第一导向套;9、第二导向套;101、导气装置;102、导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灌肠装置,包括:
管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将管体1经肛门插入到直肠;其中,管体1包括调整腔11、导气腔12和导液腔13;且导气腔12和导液腔13围绕调整腔11设置;图如3所示,这样能够通过导气腔12和导液腔13分别进行气体和液体的传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蕾,未经王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0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