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刮板输送机中部槽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20299.6 | 申请日: | 2017-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5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财;刘俊;高峰;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煤矿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19/28 | 分类号: | B65G19/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3003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中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属煤矿井下运输设备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刮板输送机是煤炭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运输设备,主要由机头、机尾和上百节中部槽构成。中部槽一端是两个凸端头,另一端是两个凹端头,中部槽之间则通过凸端头和凹端头配合定位进行串联,槽间可以水平方向转动1°,垂直方向转动3°,多节中部槽串联后呈现柔性特性,从而提高刮板输送机对起伏工作面的适应性。由于采煤机自重、液压支架推拉力作用,加之工作面片帮、漏顶等现象频发,刮板输送机中部槽之间受力较大,槽间仅靠两个凸端头和两个凹端头实现“两点”配合定位,由于强度不够经常出现断裂等问题,导致槽间连接失效,影响了煤炭高产高效和安全开采。为了提高槽间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目前已有的改进办法是加粗凸端头和凹端头(仍是两点定位)或在中部槽端面上再增设加强型连接销(三点定位或多点定位),但是这些均受中部槽端面尺寸的限制,得不到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新的中部槽槽间定位结构,通过中部槽“中板和两端头”组成“H架”定位连接结构,大幅提高重型刮板输送机中部槽间的连接强度和使用寿命,彻底杜绝传统中部槽因 “两点定位”强度不足带来的端头断裂和槽间连接失效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刮板输送机中部槽,主要结构由中板、左挡板、左凸端头、左凹端头、中板卡槽、右凸端头、右凹端头、右挡板构成,中板的两侧分别连接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前部嵌入左凸端头,后部嵌入左凹端头;右挡板前部嵌入右凸端头,后部嵌入右凹端头;
所述中板的凸端与左凸端头和右凸端头组成凸H架,所述中板的凸端端面的两侧与左凸端头和右凸端头凸端头端面平齐;
所述中板的凹端与左凹端头和右凹端头组成凹H架;所述左凹端头和右凹端头的凹端头底板上开设有中板卡槽,所述中板卡槽的槽宽与中板的厚度相适应;所述所述中板的凹端端面的两侧与中板卡槽的槽底面平齐;
两节相邻的中部槽对接后,第二节的凸H架与第一节的凹H架要能够实现配合定位。即第二节中部槽的左凸端头和右凸端头分别插入第一节中部槽的左凹端头和右凹端头,第二节中部槽的中板插入第一节中部槽左凹端头及右凹端头的中板卡槽内。由于凸端头和凹端头之间、中板和中板卡槽之间存在定位间隙,使得相邻中部槽之间可以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定位间隙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的。
本实用新型“凸H架”和“凹H架”配合定位,可以完成中部槽水平方向±1°和垂直方向±3°上的限位,同时第二节中部槽的中板插入第一节中部槽左凹端头及右凹端头的两个中板卡槽内,加强了槽间垂直方向上±3°的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中部槽中板的传统定义,中板除了发挥“刮板机物料输送载体”作用外,本实用新型对其增加了“中部槽槽间连接和定位”的功能。利用中板和端头的连接实现中部槽槽间“H架”结构定位,替代传统的仅靠端头“两点定位”的方式,显著提高了中部槽槽间连接强度,在不改变中部槽有效断面尺寸的情况下,彻底解决槽间安全可靠的定位连接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中部槽及凸H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凸H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凹H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凹H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中部槽定位连接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为中板,2为左挡板,3为左凸端头,4为左凹端头,5为中板卡槽,6为右凸端头,7为右凹端头,8为右挡板,9为凸H架,10为凹H架,11为凹端头底板,12为凸端头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种刮板输送机中部槽,主要结构由中板1、左挡板2、左凸端头3、左凹端头4、中板卡槽5、右凸端头6、右凹端头7、右挡板8构成,中板1的两侧分别连接左挡板2和右挡板8;左挡板2前部嵌入左凸端头3,后部嵌入左凹端头4;右挡板8前部嵌入右凸端头6,后部嵌入右凹端头7;
所述中板1的凸端与左凸端头3和右凸端头6组成凸H架9,所述中板1的凸端端面的两侧与左凸端头3和右凸端头6凸端头端面平齐;中板1的凸端超出凸端头底板12端面的部分,其宽度应当大于其余部分中板1板体的宽度,使中板1呈T形,且单侧超出部分的宽度的最大值应等于凸端头底板12的厚度,且优选等于凸端头底板12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煤矿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煤矿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02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