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刺手术专用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20117.5 | 申请日: | 201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2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斌;李冉冉;陈海燕;郭文治;张水军;温培豪;方洪波;许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手术 专用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引流管,尤其是涉及一种穿刺手术专用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学中,穿刺手术主要目的是排出病患体内的大量积液或抽取病患体内的积液用于化验,该手术主要使用引流管进行体内积液的引流或抽取。现有的引流管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带有多个侧孔的引流管,其长度较长,使用时一根该引流管在体内多次翻折使其遍布全部需要引流的部位,操作繁琐,无法判断引流出血或感染的具体位置,影响术后评估,并且引流管缠绕体内的组织器官,严重影响拔管,存在安全隐患;第二种引流管为中空管,使用时将其一端剪多个侧孔并将该端置于需要引流的部位,该引流管使用前需要修剪,影响手术进程,并且该引流管的侧孔较大且少,极易被体内组织堵塞,进而造成引流不畅,为实现快速引流,通常在病患体内放置多根引流管,进而造成病患体壁上有多个孔洞,增加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手术专用引流管,该引流管引流速度快,还能够减少病患体壁孔洞的数量,降低手术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穿刺手术专用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引流部和出液部,所述引流部一端开口设置,引流部的另一端为球面结构,所述出液部的两端均开口设置,引流部的开口端和出液部的一开口端之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引流部的管径和出液部的管径均大于所述连接管的管径,连接管的管径为5~15mm,引流部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通孔,出液部出液口端的管壁上涂有彩色涂层。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连接管的孔径小,使用时可将多根引流管从一个孔洞内引出,减少病患体腔壁上引流孔洞的数量,进而降低病患的疼痛感;出液部上的彩色涂层有利于标记不同的引流部位,能够准确判断引流部位的出血、感染及吻合口漏等情况,便于术后病情评估;引流部上的引流通孔能够有效避免因体腔内组织堵塞而造成的引流不畅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穿刺手术专用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引流部1和出液部2,所述引流部1一端开口设置,引流部1的另一端为球面结构,所述出液部2的两端均开口设置,引流部1的开口端和出液部2的一开口端之间连通设置有连接管3,引流部1的管径和出液部2的管径均大于所述连接管3的管径,连接管3的管径为5mm(当然,也可以是5~15mm范围内的其它数值),引流部1的管壁上开设有引流通孔4,引流通孔4数量多,有效避免因组织堵塞而造成引流不畅,出液部2出液口端的管壁上涂有彩色涂层5,不同出液部2上的颜色不同,用于标记不同的引流部位,有利于术后病情评估。
使用时,引流部1位于体腔内,出液部2位于体腔外,连接管3位于孔洞位置处,并且连接管3的管径很小,故可以在同一孔洞处插入多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连接管3和出液部2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使用时,在病患体腔壁上开设有一个孔洞,然后将一根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的引流部1放置在需要引流的部位,出液部2露在体外,连接管3位于孔洞位置处,出液部2固定后将其出液口端与引流袋相连接;根据病患体腔内积液情况,可同时放置多根上述引流管,按照上述相同的方法在先后同一个孔洞内插入多根引流管,标记每根引流管的颜色及其对应的引流部位,便于观察不同引流部位的引流情况,待引流结束后,依次将引流管一一拔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20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电接入网的延迟降低技术
- 下一篇:导热片以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