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替换式除湿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5513.9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4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苗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替换 除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替换式除湿袋。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除湿剂通常为盒装或者挂钩式袋装,盒装只能置于平整的平面上,且盒装的除湿效果不如袋装,而挂钩式袋装对于没有内置悬挂架的空间使用不便,并且现有的除湿剂均为一次性使用,对包装和材料均是较大的浪费,不符合现在节能环保的思想,此外,对装置的密封性要求也较高,十分考验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替换式除湿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替换式除湿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湿盒和集水袋,所述吸湿盒为底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吸湿盒的前壁形成可拆卸的前盖,所述前壁上设有多个透气通孔,前壁的内侧粘附有透气膜,所述透气膜覆盖多个透气通孔;所述吸湿盒在高度方向上均匀地横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方形隔板,所述隔板与吸湿盒的前壁、后壁和左右两侧壁均相接并且朝后壁方向倾斜,隔板上均匀铺设有干燥剂,隔板与后壁交接处设有漏液孔;所述集水袋密封安装在吸湿盒的底部开口处,集水袋呈倒锥形,集水袋的底端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处安装有出水阀;所述后壁的内侧设有多个条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入口与漏液孔相通,导流槽的出口导向集水袋,所述后壁的外侧还安装有吸盘。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所述吸湿盒采用PVC透明板材制成。
所述集水袋采用PET/PE复合膜制成,集水袋通过烫压或者胶黏的方式密封安装在吸湿盒的底部开口处。
所述干燥剂为氧化钙颗粒或者活性炭颗粒。
所述透气膜相对于前壁具有较大的表面积,透气膜覆盖住整个前壁内侧,前壁通过扣压的方式盖在吸湿盒的前部,将透气膜紧密夹持在前壁和隔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够适应衣柜、储藏室等多种密闭空间,可以反复替换干燥剂等材料,并且将积聚的水分及时排除,还能对装置进行清洗,节能环保且干净清洁,对密封工艺的要求降低,简化了制备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湿盒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如下:吸湿盒1、集水袋2、前壁3、透气膜4、隔板5、后壁6、干燥剂7、漏液孔8、出水孔9、出水阀10、导流槽11、吸盘12、透气通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除湿袋包括吸湿盒1和集水袋2,吸湿盒1为底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可采用PVC透明板材制成,以便观察内部的情况,吸湿盒1包括前壁3、后壁6、顶壁和左右侧壁,除了前壁3形成了可拆卸的前盖,其他壁均可采用一体化制成,这样能够有效保证连接的密封性。图1是从后方观察除湿袋的立体图,可见除湿袋的后壁6上安装了吸盘12,这样在没有悬挂架的空间也可以采用吸附方式进行固定,但除湿袋的固定方式不局限于吸附,还可以在吸湿盒1的外侧壁上设置挂钩、吊环、绳索等常规的固定结构。
吸湿盒1在高度方向上均匀地横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方形隔板5,隔板5与吸湿盒1的前壁3、后壁6和左右两侧壁均相接并且朝后壁6方向倾斜,优选隔板5与后壁6和左右两侧壁一体化成型,这样即使液体极小概率地流到交接处,也不会到处四溢,隔板5上均匀铺设有干燥剂7,干燥剂7为氧化钙颗粒或者活性炭颗粒,隔板5与后壁6交接处设有漏液孔8,漏液孔8位于隔板5的最低处。集水袋2密封安装在吸湿盒1的底部开口处,集水袋2呈倒锥形,这样便于液体聚集在底部,底端设有出水孔9,出水孔9处安装有出水阀10,可以控制出水孔9的开关,便于及时排出液体。集水袋2采用PET/PE复合膜制成,柔性和强度兼具,集水袋2通过烫压或者胶黏的方式密封安装在吸湿盒1的底部开口处。后壁6的内侧设有多个条形导流槽11,导流槽11的入口与漏液孔8相通,导流槽11的出口导向集水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55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