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持外置闪付天线的金融支付卡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015371.6 | 申请日: | 2017-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1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程;林德华;陈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网星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外置 天线 金融 支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融支付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支持外置闪付天线的金融支付卡。
背景技术
随着支付场景越来越丰富,非标准尺寸金融支付卡(以下简称金融异形卡)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银行所发行的金融异形卡必须具备发行后单独使用的功能,非标准尺寸的金融异形卡无法在接触式金融设备上使用,因此只能作为非接触式金融异形卡使用,但是金融异形卡大多为小型化卡,其尺寸远小于标准尺寸金融支付卡。目前支持闪付功能的金融异形卡均采用闪付天线置于卡片内的方案,金融异形卡尺寸越小,其有效线圈面积越小,所支持的刷卡距离越小,因此若发行micro SIM卡尺寸的非接触式金融异形卡,其刷卡距离无法满足非接触式银行卡标准中对于最小刷卡距离的要求,金融异形卡的闪付使用体验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特别研究出一种支持外置闪付天线的金融支付卡,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外置闪付天线的金融支付卡,通过设计分离式的金融异形卡,使其能够快速从标准接触式金融卡拆下,并支持非接触式金融卡使用,实现接触式刷卡和非接触式刷卡支付,无需受到刷卡距离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支持外置闪付天线的金融支付卡,包括标准尺寸的接触式金融卡基片的金融异形卡,所述金融异形卡由双面金融芯片与覆盖在双面金融芯片上的金属条带组成;所述金融异形卡封装固定在接触式金融卡基片上,在接触式金融支付卡基片上形成切割带,切割带围绕在金融异形卡的四周,金融异形卡的金属条带4角与第8角可分别与外置闪付天线支付设备的闪付天线引脚RF-A、RF-B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传统的接触式金融卡结构,并对金融卡的异形卡部分加以改进,使金融异形卡可从接触式金融卡基片手动取下来,然后将带有双面金融芯片金融异形卡配合外置闪付天线(线圈形式)支付设备使用,其中,保留了金融异形卡中金属条带4角与第8角,使其分别与闪付天线引脚RF-A、RF-B连接即可作为非接触式金融卡使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既能够支持标准的接触式刷卡支付,也能够在需要时支持外置闪付天线线圈,实现非接触式刷卡支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金融异形卡金属条带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金融异形卡分解图。
标号说明
接触式金融卡基片1,切割带11,金融异形卡2,双面金融芯片21,金属条带2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揭示的一种支持外置闪付天线的金融支付卡,包括标准尺寸的接触式金融卡基片1的金融异形卡2,标准尺寸的接触式金融卡基片1是指85.60mm×53.98mm的接触式金融支付卡基片,金融异形卡2由双面金融芯片21与覆盖在双面金融芯片上的金属条带22组成;金融异形卡2封装固定在接触式金融卡基片1上,在接触式金融支付卡基片1上形成切割带11,切割带11围绕在金融异形卡2的四周,金融异形卡的金属条带4角与第8角可分别与外置闪付天线支付设备的闪付天线引脚RF-A、RF-B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传统的接触式金融卡结构,并对金融卡的异形卡部分加以改进,使金融异形卡2可从接触式金融卡基片1手动取下来,然后将带有双面金融芯片金融异形卡2配合外置闪付天线(线圈形式)支付设备使用,其中,保留了金融异形卡2中金属条带4角221与第8角222,参见图2,使其分别与闪付天线引脚RF-A、RF-B连接即可作为非接触式金融卡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网星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网星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5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角三角形框架光标签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防伪电子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