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市政道路用限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3618.0 | 申请日: | 2017-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6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德凤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高度 市政道路 用限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市政道路用限高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和燃气等,还有广场和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和减轻潜在事故程度,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安全设施系统应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隔离封闭和防止眩光等多种功能,而限高杆也属于交通安全设施的一种。
限高杆是具备限制高度过高车辆通过的一种设施,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限高杆在使用的时候只有固定的高度,而不能对限高杆进行高度的调整,这样会导致当道路限制过高的车辆时,需要将限高杆进行拆卸,这样会耽误通车的时间,造成交通拥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市政道路用限高装置,具备灵活调节高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限高杆在使用的时候只有固定的高度,不能进行高度的调整,导致当道路限制过高的车辆时,需要将限高杆进行拆卸,耽误通车的问题,造成交通拥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市政道路用限高装置,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底板,所述限位框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的转轴固定连接有折杆,所述折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侧面与限位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折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线盘,所述线盘的外表面缠绕有限位线,所述限位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扣环,所述限位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的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相对称的套环,所述套环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杆,且活动杆通过第一活动轴与套环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贯穿限位框并延伸至限位框的外部,所述活动杆贯穿限位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扣环,所述第二扣环与第一扣环扣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限位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活动杆靠近固定块的一端缠绕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环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表面设置由保护箱,所述第一扣环位于保护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贯穿限位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活动轴,且活动杆通过第二活动轴与限位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的高度为4m,所述限位杆距离限位框的升降高度为1m-1.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输出端设置有线盘,且线盘通过第二扣环与第一扣环扣接,在外置控制器驱动电机运转时,使线盘能够实现旋转,并使线盘能够拉动拉绳,使拉绳一端固定连接的活动杆实现活动,实现对限位杆的升降,实现对限高装置的调节,达到对高度不同车辆的灵活限制,不需要将限高杆进行拆卸不会耽误通车的时间,不会造成交通拥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的结构正视图。
图中:1限位框、2底板、3支撑板、4电机、5折杆、6转动块、7线盘、8限位线、9第一扣环、10弹簧杆、11限位杆、12套环、13活动杆、14拉绳、15第二扣环、16支撑杆、17固定块、18弹簧、19保护箱、20第二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德凤,未经吴德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3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绝缘小条的光伏组件结构和加工工艺
- 下一篇:发射光的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