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换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2487.4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1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阳;顾怡文;丁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H3/40 | 分类号: | H01H3/4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换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转换开关电器主要用于两路电源的切换,以保证重要负载的连续供电。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用电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转换开关电器在各个方面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用电场所,如:机场、医院、码头等。
在超过1000A规格的转换开关电器产品中,主要是以两个框架断路器加上机械连锁和控制器的结构为主,这类转换开关电器存在的不足是:在开关柜内占用的空间较大,有的甚至需要提供两个开关柜体,且二次控制回路与柜体间的母排连接线路较为复杂,这样既不经济又浪费资源,而且占用面积大,电气连接的可靠性较差。另外,还有一种是以双电磁铁或双操作机构作为动力机构的一体式转换开关电器,这类转换开关电器存在的弊端是:操作机构的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装配精度要求高且效率低,既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也不利于产品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超过1000A规格的转换开关电器的结构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容量一体化设计的转换开关装置,其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不仅提高了转换开关电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且实现了大容量转换开关电器的小型化、通用化;进一步地,其具有并联触头结构形式,体积小、成本低;同时,并联型触头结构有利于降低触头压力和发热,便于生产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转换开关装置,包括:本体基座和操作机构,所述的本体基座由两个底座并排拼接而成,在每一底座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触头组件,每个触头组件均包括第一电源触头和第二电源触头,所述的第一电源触头与所述的第二电源触头一一对应且上下布置,所述的操作机构安装在本体基座长度方向的一侧,其上具有第一电源主轴和第二电源主轴,所述的第一电源主轴与各第一电源触头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二电源主轴与各第二电源触头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内用于驱动第一电源主轴的第一转换机构、设置在框架内用于驱动第二电源主轴的第二转换机构以及设置在框架一侧的齿轮驱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齿轮驱动机构包括主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三者的转动中心设置在框架上且呈三角形布置,其中第一从动齿轮用于带动第一转换机构动作,第二从动齿轮用于带动第二转换机构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转换开关装置还包括二次接线端子、控制器、电动操作机构、辅助装置、通信模块、面罩、指示装置、固定支架和操作手柄,所述的二次接线端子安装于本体基座高度方向的上部,用于转换开关装置的信号输出;所述的控制器和电动操作机构安装在本体基座上,两者位于操作机构的一侧并沿框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控制器通过采样线束与本体基座的电源进线端连接,用于为转换开关装置提供控制电源及判别电源的质量,该控制器同时与电动操作机构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电动操作机构的运转和停止,所述的电动操作机构与操作机构定位连接;所述的辅助装置安装在本体基座上并位于操作机构的另一侧,该辅助装置通过弹簧与操作机构连接,以实时反映操作机构的动作位置;所述的通信模块安装在本体基座上,并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转换开关装置与外部的通信,远程调整或显示运行参数;所述的指示装置安装在本体基座上,并且与第一电源主轴和第二电源主轴连接,用于实时反映开关装置触头的合、分闸状态;所述的固定支架安装在本体基座相对操作机构的另一侧,用于对第一电源主轴和第二电源主轴进行限位;所述的面罩安装在本体基座上,并将上述各部件包覆在其中;所述的操作手柄安装在本体基座高度方向的下方,并位于面罩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相邻两个触头组件并列构成转换开关装置一相的触头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每一底座上分别设置有四个触头组件,分别为N1、N2、A1、A2、B1、B2、C1、C2,其中触头组件N1、N2构成转换开关装置N相的触头系统,触头组件A1、A2构成转换开关装置A相的触头系统,触头组件B1、B2构成转换开关装置B相的触头系统,触头组件C1、C2构成转换开关装置C相的触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2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