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墩抗腐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2256.3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9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希同;陈尚宝;田伟良;孙政;彭宇;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希同;陈尚宝;田伟良;孙政;彭宇;李娜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399 河北省秦皇岛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墩 腐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墩抗腐蚀装置。
背景技术
桥墩是在两跨和两跨以上的桥梁中除两端与路堤衔接的桥台外其余的中间支撑结构。桥墩分为实体墩、柱式墩、和排架墩等。按平面形状可分为矩形墩、尖端形墩、圆形墩等。建筑桥墩的材料可用木料、石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材等。
桥墩是桥梁通行的必要支撑条件,桥墩大多数都是在深水里,因此桥墩需要的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但是传统的桥墩抗腐蚀效果差,因此桥墩使用的年限比较低,且需要桥梁维护人员定期维修和检修,因此增加了桥梁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严重时,会导致交通瘫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墩抗腐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述桥墩抗腐蚀装置具有高效抗腐蚀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墩抗腐蚀装置,包括混凝土灌注框架、防水分隔板和不锈钢筋管,所述混凝土灌注框架的内部穿插有防水分隔板,且两者为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分隔板的内部设有不锈钢筋管,所述不锈钢筋管的表面均匀涂有防腐蚀层,所述防水分隔板和不锈钢筋管之间通过若干个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不锈钢筋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锌管,所述防水分隔板和不锈钢筋管之间的空隙处均填充有阻锈剂。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线性排列在不锈钢筋管的侧壁,且水平相邻的连接杆之间均夹有锌管,所述锌管均与不锈钢筋管的中心线平行。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灌注框架的厚度不少于50mm。
优选的,所述防水分隔板的形状为空心的正方体结构,所述混凝土灌注框架的形状为空心的圆柱状,且防水分隔板是混凝土灌注框架的内接四边形。
优选的,所述防水分隔板的表面均匀涂有超疏水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桥墩抗腐蚀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加入混凝土灌注框架,为混凝土浇灌提供条件,且方便灌溉稳固整体结构,利用防水分隔板,减少水体从混凝土块中渗入到防水分隔板内,进而腐蚀不锈钢筋管,且利用防腐蚀层能够有效的进一步防止水体进入腐蚀不锈钢筋管,通过锌管利用牺牲阳极保护法,牺牲锌管保护不锈钢筋管,再次降低水体对不锈钢筋管的腐蚀,因此保护了不锈钢筋管的腐蚀,而保证桥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且操作简单,方便人们使用,利用防水分隔板,防止水体渗透到防水分隔板的内部,降低不锈钢筋管腐蚀的机会,利用防腐蚀层进行一次抗腐蚀,通过锌管的牺牲法保护不锈钢筋管,为二次抗腐蚀,利用多级抗腐蚀和多层保护,进而保证了桥墩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灌注框架、2防水分隔板、3连接杆、4锌管、5防腐蚀层、6不锈钢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桥墩抗腐蚀装置,包括混凝土灌注框架1、防水分隔板2和不锈钢筋管6,防水分隔板2的形状为空心的正方体结构,混凝土灌注框架1的形状为空心的圆柱状,且防水分隔板2是混凝土灌注框架1的内接四边形,混凝土灌注框架1的内部穿插有防水分隔板2,且两者为固定连接,混凝土灌注框架1的厚度不少于50mm,减少水体渗透,通过加入混凝土灌注框架1,为混凝土浇灌提供条件,且方便灌溉稳固整体结构,防水分隔板2的内部设有不锈钢筋管6,不锈钢筋管6的表面均匀涂有防腐蚀层5,利用防水分隔板2,减少水体从混凝土块中渗入到防水分隔板2内,进而腐蚀不锈钢筋管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希同;陈尚宝;田伟良;孙政;彭宇;李娜,未经陈希同;陈尚宝;田伟良;孙政;彭宇;李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22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