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瓦片型钢成型冷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11664.7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6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飞越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3/02 | 分类号: | B21D13/02;B21D43/08;B21D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冠智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43 | 代理人: | 高小敏 |
地址: | 2514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进出 功能 瓦片 型钢 成型 冷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压机,具体是一种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瓦片型钢成型冷压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压机在对SIP板料进行粘结冷压工作过程中,板料进入冷压机和运出冷压机工作面主要采用叉车搬运或进行人工搬运,主要存在以下缺点: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搬运费用较高;安全隐患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瓦片型钢成型冷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瓦片型钢成型冷压机,包括自动进出料装置;所述自动进出料装置的顶部设置有上工作台面;所述上工作台面的顶部设置有增压液压缸和伸缩杆;上工作台面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伸缩杆固定设置在上工作台面的顶部中心线上,贯穿横梁与液压发生器相连接;所述自动进出料装置由冷压机支撑架、向上推动杆、向上推动支架、双向液压缸、支撑板、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电动滚筒固定支架、电动滚筒、下工作台面、下工作面开槽和进出料口组成;所述冷压机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板和下工作台面,左侧设置有进出料口;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与冷压机支撑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中心线上设置有双向液压缸;所述双向液压缸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双向液压缸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向上推动支架;所述向上推动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铰链与向上推动杆相连接;所述向上推动杆的底部通过第一铰链与向上推动支架相连接,顶部通过第二铰链与电动滚筒固定支架相连接;电动滚筒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电动滚筒;所述电动滚筒设置有多个,且均匀的设置在电动滚筒固定支架上;所述下工作台面固定设置支撑板的上方,且在下工作台面的顶部设置有下工作面开槽和凹槽;所述下工作面开槽设置有多个,且与电动滚筒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压机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动滚筒固定支架设置在下工作台面的内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设置有多个,且均匀的设置在下工作台面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起设置有多个,均与的设置在上工作台面上,且与凹槽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与冷压机支撑架的左右两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压液压缸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横梁的左右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发生器固定设置在横梁的顶部中心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安全风险,电动滚筒实现正反转运转,降低了冷压机对空间的要求,整体更加实用,实现了双向进出料功能,便于对板料进行成型冷压。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瓦片型钢成型冷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瓦片型钢成型冷压机中自动进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瓦片型钢成型冷压机中下工作台面的俯视图。
图4为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瓦片型钢成型冷压机中上工作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有自动进出料功能的瓦片型钢成型冷压机中自动进出料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1-自动进出料装置,2-上工作台面,3-横梁,4-液压发生器,5-伸缩杆,6-增压液压缸,7-第二铰链,8-电动滚筒固定支架,9-电动滚筒,10-下工作台面,11-向上推动杆,12-向上推动支架,13-双向液压缸,14-支撑板,15-冷压机支撑架,16-第一铰链,17-下工作面开槽,18-进出料口,19-凹槽,20-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飞越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飞越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116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